排序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4_古棣
古棣云:“易顺鼎之错,除断言四章王弼无注为失检之外,就是迷信《文选》注,而未加分析。《魏都赋》李善引《老子》是注‘世笃玄同’的,本文与‘塞其兑’等六句无干,自可节引,省此六句。《运...
《老子》57_音韵_06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邦,东部;兵,阳部,东阳合韵。下,鱼部;然,元部,鱼元合韵。贫、昏,文部。起、有,之部。為、化,歌部。静、正,耕部。事,之部;富,职部,之职通韵。欲、樸,屋部。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若可以託天下矣”。楼宇烈云:“《庄子·让王篇》:‘夫天下至重也,而不以害其生,又况他物乎?惟无以天下為者,可以託天下也。’又‘託’字,陶鸿庆说当与下节注之...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谓“共之璧”即“拱璧”(许抗生等语);又谓“拱璧”即“珙璧”,大璧也;或谓“拱璧”为“拱抱寶璧”,两手共抱的大璧;或谓“‘共’字当假为‘拱’,‘拱之璧’即拱抱之璧”(高明语...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勇者必以慈为本,廣者必以儉为本,先者必以後为本。今俗君舍弃其本,但务其末,是灭亡之道也。”水海按:此三“舍···且···”,言若舍弃慈爱、节儉、谦卑处後这三寶,而专...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2_奚侗
奚侗云:“‘為貞’,河上、王弼本均作‘貴高’,与上数句文例不合,谊亦违谬。‘貞’、‘贵’形近,因‘貞’误作‘貴’,又涉下‘貴’、‘高’句增‘高’字而删‘為’字。他本或作‘貞而貴高’...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若類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若纇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有“萬物”二字为宜。作为生命之体来说,“萬物”包括动物、植物。譣经文之义,“萬物”和“草木”非并列关系,为从属关系;且“人”是高级动物,虽属“萬物”,但亦可与“萬物”对言。...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1_陈黻宸
陈黻宸云:“先天地者何物耶?先天地生者何物耶?虽谓之物,则必后天地而生矣。虽然,天地亦一物也,亦物之成者也。故天地能生物,而天地不能自生,则必有物以生之,故曰:‘有物混成’。河上公...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''天下莫柔弱於水',河上本作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。'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''和大怨','怨',纡万反。'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咳’,胡来反,本或作‘孩’。”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6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韩非作‘民之生生而動,動皆之死地,之十有三’。傅本‘之’作‘亦’,余尽与此合。今《德经》作‘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’,非也。按上文云‘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動’,又云‘皆为死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无‘呴’字;云:‘嘘,吹也;’‘吹,嘘也;’又云:‘歔,欷也;’‘欨,吹也。’疑‘呴’应作‘欨’,古字‘歔’、‘嘘’应同。”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‘居’,吕(知常)作‘處’。吕(知常)、葛、苏、赵(孟頫)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能’下当有‘如’字,是也。惟‘乎’字亦系衍文。‘能’字亦系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9_吴澄
吴澄云:“智能知人,徇外之智尔。能自知,则内能尽性也,故謂之明。”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室町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8_古棣
古棣云:“许抗生从帛书作‘忘’,今译为:‘死而不为人忘却的为长壽。’许译与老子原意不合,在义理和逻辑上都说不通。‘壽’謂人之存在,与‘夭’相对而言,‘死而不为人忘却’怎么能叫‘长壽...
《老子》13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謂无韵。高本汉以身、患為韵。(水海按:此為真元合韵。朱谦之謂“非韵”,則误。)陈柱謂五“驚”字為韵,三“身”字為韵,四“下”字為韵。杨树达谓:“上文身、惊系两节,不...
《老子》58_音韵_03_江有诰
江有诰《古韵总论》云:“古人有一句首尾为韵者,如《老子》‘禍兮福所倚’二句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2_虞世南
虞世南云:“河、韩本‘足’皆作‘可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興’当作‘舉’,形近而讹。古书常‘廢’、‘舉’对言。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:‘君子不以言舉人,不以人廢言。’《礼记·曲礼》:‘凡祭,有其廢之,莫敢舉也;有其舉也,莫敢廢...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7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。”水海按:开元碑本作“柔弱勝剛强”。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“是以”,即“以是”的倒装,惯用词组,意思是“因爲这个”,今译一般為“因此”,或译注“是以”为“因此,以···”(任继愈译文),实为误译。“猶難之”:“猶”即尚...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4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千里之行’作‘而百刃之高’。‘始’作‘起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之;乙本作“亓□親譽之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次”损掩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帛书甲本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顾欢本、御注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5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貴言’,所謂‘聖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’也。貴,重也。謂人君之言,猶豫迟疑,不肯轻易出口,恐致下之不信己也。河上本作‘猶’,与帛书乙本合,今从之。王弼本作‘悠’,则...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儽儽无歸,谓疲困无定向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磻溪及《治要》引并作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乎?’宋河上作‘此非以賤為本耶,非乎?’馆本作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?’臧疏作‘此其以賤為本也’。‘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