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32页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曰’,六朝残卷、宋河上、寇、臧疏、易州、磻溪、柰卷作‘日’。‘求以得’,各本同此,六朝残卷、罗卷作‘以求得’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日日求之。’是顾本已作‘日求’,然可证‘...
0996
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''正言若反',司马上有'故'字,下有'也'字。'
02512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张嗣成本‘不善’下‘人’字无。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句作‘不善人,善人之資也’,是《淮南子》所见本无二‘者’字,有二‘也’字。王注:‘故不善人,善人之所取也;’似王...
05110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稽’作‘楷’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禍莫大於不知足’,河上本在此句上有‘罪莫大於可欲’一句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51_07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第十章‘生而不有’四句为圣人言,此就道言;文句相同,而其对象异也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道生萬物,不有所取以為利也;道所施為,不恃望其报也;道長養萬物,不宰割以為利...
0377
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得而贵,亦不可得而賤’,诸本无‘亦’字,河上公有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樂’,音岳。‘餌’,而志反。‘過’,古卧反。”
08814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愛民’景龙碑避讳作‘人’。‘國’下敦煌丙本作‘而无知’,景龙、御注、英伦三本均作‘能无為’。”水海按:御注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等唐人本皆作“民”,并未避讳。故罗氏之说不...
04512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豪’,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毫’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经文作“毫”,《释文》则作“豪”。
04110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荒兮其未央哉’,‘央’,《音辩》云:‘中正也。’谓众人之荒於外学,其未知中道之中正哉!此兴叹也,人不知自然之道,则处事接物,牵於人欲,或偏或倚,或过或不及也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0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广明、景福、英伦诸本,均无‘故’字。又,馆本‘驟’作‘超’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3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以俞甘露’,‘俞’、‘澍’通假。通行本作‘以降甘露’。‘甘露’,古史数志其事,且以之纪年。或谓某种植物微菌,在空气中遇水气凝成。以其罕有,谓为吉徵。或者《老子》此说乃...
04110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9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凌本作‘復’者,用《老子》误本改也。上文‘从于道而服于理’,又云‘不服从道理’,又云:‘虚无服从道理’,即解《老子》‘蚤服’之义。服从之服字当作服,更无疑义,知韩子所见...
0308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“敝”假作“”(二字上古皆为并母月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“洼”作“窊”,“敝”作“弊”,谓“窊則盈,弊則新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...
0519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4_王昶

王昶云:“‘我愚人之心也哉’,开元无‘也哉’二字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按: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。‘極’,尽也。··福依于禍,禍隐于福,而谁能知禍福之穷尽乎?”
04414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薛蕙本经文作“劌”,而不作“穢”,其《集解》谓:“劌,姑卫反,割也。”解文也不作“穢”。
0396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自勝者,□□”,损掩“强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自朕者,强也”,“勝(简作胜)”假作“朕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“自勝者”从甲本,“强也”从乙本...
0429

《老子》19_03_校笺_05_吕吉甫

吕吉甫云:“聖人知天下之乱始于迷本而失性,惟无名之樸為可以镇之。‘絶聖棄智,絶仁棄義,絶巧棄利’,乃所以復吾无名之樸而镇之也。夫‘絶聖棄智’、‘絶仁棄義’,则不以美与善累其心矣。‘...
0358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聖人无為’,一上有‘是以’,一无‘聖人’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9_李大防

李大防云:“所者,性也,即樸也。长保此樸则历久不磨(灭)也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關籥’,甲本作‘阐籥’,乙本作‘關籥’,傅奕本作‘關键’。吴澄说:‘關鍵,拒門木也。横曰關,竖曰鍵。’‘閳’、‘關’义同。‘籥’与‘鑰’同。‘籥’有閉之义,以鎖鎖之叫...
02911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故混’,混,户本反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若’作‘如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、苏辙本经文作“若”,而注文作“如”。
0485

《老子》04_今译

道犹如器皿内的空间一样,虚空无形,然而它的作用却又是无穷无尽的。它渊深的样子,像似万物的宗祖。钝锉它的锋芒,消除它的怡喜之态,蕴和它的光耀,使它混同于尘迹之中。它幽隐不显现的样子,...
0389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不可得而親’,馆本无‘而’字,下三句同。··‘疏’,赵、吴同此。各本作‘踈’。伦按:‘親疏’,疏字当作‘疑’,《说文》曰:‘疑,通也。从爻、从疋,疋亦声。’今通用‘疏...
0277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3_林希逸

林希逸云:“道,自然也,无也,凡物皆自无而生。····阴阳之相偶,四时之相因,皆勢也。莫之命者,犹曰莫之为而为也,非有所使然,则为常自然矣。尊贵者,言其超出乎萬物之上也。‘命’,或...
02815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天下,亓鬼不神”,损掩“以道立”三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帛书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及高明等皆校“立”为“莅”。道藏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龙本、御...
0545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奥’,于六反,暖也,河上乌报反。”
044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