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33页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不分章,张松如说是。吴澄本此节即连“大上”一节,并未另分章。然而“故”字,此处似非承接连词。《词诠》卷三云:“故,提起连词。”其无義,仅有提起下文之作用,不当“...
04115
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李道纯本‘不’作‘无’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負陰而衰陽’,《晋书》引《太极论》作‘以资始’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注引作‘萬物向陽而負陰’。‘背’正字,‘負’借字。‘衰’,各本作‘抱’。”
0418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8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始乃本根也。初也;母乃生物之祖。经云天下始、天下母,夫何故?大哉,道之机,其始其母,本虚又实,是以其萬物由此而出焉。云始、母,人能知大道,能如是生生不绝,则常守其大道。...
04111
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豪’,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毫’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经文作“毫”,《释文》则作“豪”。
04110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以復衆人之所過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程并无‘以’字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2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‘餘食’之‘食’亦当作‘德’。‘德’与‘行’对文。餘德者,骈衍之德也;贅行者,附属之行也。五十四章云:‘修之於家,其德乃餘;’亦本书‘餘’、‘德’并言之证。盖老子术...
0416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刘师培、蒋锡昌谓“其”上脱“以”字,其说非是也。蒋氏以他句类比云“其”上应有“以”字,不足為证。帛书乙本“其”上即无“以”字;蒋锡昌所引成、荣引经文“其”上亦无“以”字。高...
0418
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之。严遵本及《谷神子》引皆作“而民生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敦煌己本、景福本、易玄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...
0415
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谷神子》作‘以无死地’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’,司马‘厚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56_音韵_03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知、知,支部。門,文部;塵,真部,文真合韵;紛,文部,文真合韵。光,阳部;鋭,月部,阳月合韵;同,东部(楚音东阳合韵),阳月合韵。親,真部;利,质部,真质通韵。疏,鱼部;...
0415

《老子》36_今译

将要收缩他,必须姑且扩张他;将要削弱他,必须姑且增强他;将要除掉他,必须姑且亲近他;将要使他丧失,必须姑且使他获得。这就叫做深邃的预见。柔弱能战胜刚强。鱼儿不可以离开深潭,国家权力...
0415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潘‘夷’作‘彝’。‘纇’,易州、馆本、臧疏、柰卷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潘及《意林》引作‘類’。馆本、磻溪此句在‘進道’句下。易顺鼎曰:‘夷,平也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刑...
04111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’,诸河、王本及傅本同此石。范本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於天下之至堅’;并云‘《淮南子》有於字,与古本合’。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、道应训》二篇今...
0418
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大成’与下文‘大盈’、‘大直’、‘大巧’、‘大辯’词例一律。如解‘成’为‘器’,则‘成’为实物,而与下文词例不类矣。马说非是。四十一章‘大器晚成’,是‘成’乃指器...
04112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初学记》二十三引作‘吾不知誰氏之子’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及慧林《一切经音义》九三及九五引并作‘挻’。各本及《文选·西征赋》注、《长笛赋》注引同此(指‘埏’)。成疏曰:‘《考工记》云:埏,和也。’则成本亦做‘埏’。《荀子·性...
0418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法令’,河上云:‘法物,好物也。’”
041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圣人见造化消息盈虚之运如此,乃知常勝之道是柔弱也。盖物至於壮则老矣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失无为之事,更以施慧立善,道进物也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39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:清、寧、靈、盈、生、貞韵,耕部;裂、發、歇、竭、滅、蹙韵,祭部;邪、乎、車韵,鱼部(邪音余);琭、玉韵,侯部;落、石韵,鱼部(落卢入声,石蜍入声)。
0417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谷’,喻也。以其虚而能受,受而不有,微妙莫测,故曰‘谷神’。牝,能生物,犹前章所謂母也,謂之玄牝。牝亦幽深不测之意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功遂身退”,帛书本是为证,《牟子·理惑论》一引即同帛书本,《汉书·疏广传》载疏广所见古《老子》本亦同帛书本。王弼本原亦作“功遂身退”,因“遂”义与“成”同...
0415

《老子》57_述评

老子这一章节比较集中地宣扬了“无为”的政治思想。《老子》本章的主旨,被王弼概括为“崇本”。 《老子》“崇”的“本”是指什么呢?就是“无为”、“好静”、“无事”、“欲无欲”,此“四者...
04114

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3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得失若驚,此寵之所以為辱也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文选·养生论》注引‘未’上无‘其’字。臧疏‘兆’上误多‘逃’字。‘兆’,当作兆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5_帛书整理小组

帛书整理小组注云:“按:古代起兵伐人者谓之客,敌来御捍者谓之主。银雀山汉简有‘為人客则先人作’,及‘主人逆客于境’之语,故‘進寸’指客,‘退尺’指主,此句犹言吾不為客而為主,与上句...
0416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当有“知”字,正与下文“天之所惡,孰知其極”相衔贯。这里所说的“知此两者,或利或害”,指作者能够知道勇於柔弱无为的一种人有利,勇於坚强有为的一种人有害,这两种不同的结果;下...
0416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5_宋徽宗

宋徽宗注:“不恃其為,故无自伐之心。不居其功,故无自满之志。人皆饰智,己独若愚;人皆求勝,己独曲全,惟不欲見賢也,故常无損,得天之道。”
04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