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‘交’,当作‘父’,形近而讹。《鹖冠子·王铁篇》篇云:‘百父母;’旧校云:‘父或作交。’即‘父’、‘交’互误之证。《说文》:‘父,家长率教者。’引申则國君执政者亦可曰‘父...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儼若容’,纂微、曹、达真‘容’并作‘客’。司马作‘儼兮其若客’。”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、赵写‘誰’上有‘其’字。··按《说文》曰:‘像,似也。’此作‘象’,省。”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蕪”,因“苗”与“蕪”义通,遂州本、武内敦丁本才作‘苗’。朱说是也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朝甚除’,高台榭,修宫室;‘田甚蕪’,农事废,不耕治,失时也;‘倉...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2_郑良树
郑良树云:“帛书《老子》作‘夫兵者,不祥之器’,根本就没有‘佳’字;大概古本《老子》一本作‘夫兵者’,一本作‘隹兵者’,‘夫’与‘隹’皆虚字助辞(隹,今作‘唯’),其后‘隹’改作‘...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作‘故常无欲,可名於小矣(范本‘於’作‘為’),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共十七字。敦煌本、遂州本、顾欢本无‘常无欲’三字,余各本与河、王本略同(诸河、王本‘歸之’作...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多同王本‘民之難治,以其智多’,景龙碑作‘民之難治,以其多智’,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民之難治也,以其知(智)也’,皆无‘多’字。老子主张存愚弃智,先以自全其愚人之心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上禮”,最讲禮仪之人。“莫之應”,即“莫應之”。“莫”,否定性无定代词,没有谁,没有人;“之”為“應”的前置宾语。“攘”,音rǎng,即陆德明所云“若羊反”。“攘臂”,捋衣...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前識者’,前人而識也,即下德之伦也。竭其聪明以為前識,役其智力以营庶事,虽得其情,奸巧弥密,虽丰其誉,愈丧笃实。劳而事昏,务而治薉,虽竭圣智,而民愈害。舍己任物,则无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1_陶鸿庆
陶鸿庆云:“傅奕本‘我獨’下有‘欲’字。据王注‘我獨欲异於人’,是王所见本亦有‘欲’字,而传写夺之。《老子》状道之要妙,多为支离惝恍之辞,或曰‘若’、曰‘如’、曰‘似’、曰‘將’、...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怳’、‘惚’,古本并作‘芒’、‘芴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開’,各本‘不’上有‘而’字,下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作‘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’,则上句‘故’字下当有‘人’字,下句亦当有‘物’字,今本均脱,当从《淮南子》补。傅奕本与《淮南子》同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1_柳存仁
柳存仁云:“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;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’此节他本除吴澄外,皆作本章第一节。‘為天下谿’第二句,玄宗《注》本‘谿’误作‘俗’。明太祖云:‘此务教人不...
《老子》31_今译
兵器是不吉祥之物,一般人物就都厌恶它,所以有志向的人不处于兵器之中。君子平时安居,以左边为上位;用兵作战,以右边为上位。因此(可知)兵器不是君子所用的器物。兵器是不祥之物,(君子)...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作“百仞”不误,此言高。正与上文“九成”言高相谐。我疑心:古文“仁”字作“”,从千、心。传写者先由“仞”假为“仁”,后传者误写“百仞之高”為“百千之高”,后再误写為“千里之...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6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此戒慎学人,令道心坚固,終始如一,岂有敗乎?”
《老子》24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行、明、彰、長,阳部;功,东部,此阳、东通韵。”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无猒,是以无猒’,古本。‘猒’,如‘天厭之’之‘厭’。”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5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体天地之道,故曰:无死地焉;’则此文‘也’字系‘地’字之讹。王以‘何死地之有’相释,则王本亦作‘地’,今河上本作‘地’,王本作‘也’,盖传写之讹也...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苏、葛作‘殺人之衆’,‘則以悲哀泣之’,葛无‘則’字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殺人衆多,以悲哀泣之”。张氏所谓“苏作‘殺人之衆’”,当為他本。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前句“知者”二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两“弗”字皆作“不”,前句、后句的句末皆有“也”字,作“知者不言也,言者不知也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甲本作“自知□,□□”,损掩“者,明也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自知,明也”,无“知”后“者”字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。傅奕本、白文本、范应元本同此两句。其他诸本皆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于‘禍兮’句下,有‘以成其功也’五字,疑此节多佚文。”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7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鬼与聖人俱两不相傷也。夫两不相傷,则人得治于阳,鬼得治于阴;人得全其性命,鬼得保其精神,故德交歸焉。”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《苏灵芝书》误‘樸’為‘撲’,非也。或作‘朴’,同。”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芸芸’,李如字,又作‘云云’。‘芸芸’者,喻萬物也,以茂盛为动,以凋衰为静。‘云云’者,喻人事也,以逐欲为动,以息念为静。义同。盖经有‘根’字,故作‘芸芸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作‘古之善為士者,非以明民,將以娱之’。‘道’当作‘天下’,十五章‘古之善为道者’,王‘道’作‘士’,《文子·上仁篇》作‘天下’。譣义彼当作‘道’,此当作‘天下...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、乙本与今本勘校有两处差异:今本‘榮觀’二字,甲、乙皆作‘環官’;今本‘超然’二字,甲、乙本皆作‘昭若’。···‘榮觀’、‘環官’究竟有何关系?哪个為是?按:‘榮...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7_吴澄
吴澄云:“‘歙歙’,缩意。王氏曰:‘心无所主也。’诸本‘歙歙’作‘惵惵’,或作‘怵怵’,皆恐惧意。惟王弼作‘歙’,以‘心无所主’释之,与上下文意协。‘歙’,音‘翕’;‘惵’,达叶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