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35页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則可以寄天下’、‘則可以託天下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則可寄於天下’、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。赵作‘若可寄天下’、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乙本无‘聖人’二字,今本除严本外,其他皆有之,究属孰是?从前后文义分析,前文则谓:‘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。人之迷也,其日固久矣。’后边则接‘是以方而不割,廉而不刺,直至不肆...
04415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1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若夫道之出口淡然无味,所谓‘信言不美’也。清静无为,则民樂其性,故含哺鼓腹而游乎混茫,则不知其所之矣,岂有和悦之声、甘美之味而审听咀嚼哉!?”
05011
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不可聞’,各本并作‘不足聞’。罗卷本、易州本无‘之’字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罗卷‘搏’作‘博’,寇、彭、张嗣成作‘搏’,各本作‘搏’。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曰:‘搏之而不得。’盖本此文,亦作‘搏’。《列子》作‘循’者,揗之借字,《老子》本文当...
0467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惟’作‘為’。”
0445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翕’,敛也,合也,聚也。王弼同古本。”按:范见王弼本作“翕”。
03510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一者’二字及两‘之’字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可以有國’下疑当有‘之母’二字,盖此文原作‘莫知其極,可以有国之母,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’,写者误脱二字耳。‘國之母’者道也。五十二章曰:‘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’,‘天下...
04210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11_余培林

余培林云:“‘弱’和‘强’都是动词。春秋时,郑庄公要消灭共叔段,给他很大的土地、众多的人民,使他终於起了反叛的念头,然后庄公发兵一举而扑灭了他。这就是‘將欲弱之,必固强之’的实例。...
02812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“尋尋”,通行本多作“繩繩”,皆為叠音词。“繩繩”(mǐn mǐn),河上公注“行动无穷极”,《释文》谓“无涯际之貌”,唐玄宗疏為“运动不绝之意”。《诗经·周南·螽斯》“宜尔子...
0455

《老子》59_音韵_08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嗇、服、德、克、極、國,职部;母、久,之部,之职通韵;道,幽部,之幽合韵。
04010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3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柔弱勝剛强’,分二句,非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執古之道’,古本‘道’下有‘可’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不傷民’,司马、苏、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三句‘民’字并作‘人’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1_饶宗颐

饶宗颐云:“‘魚不可脱於淵’,索洞玄本同各本作‘脱’,可证想尔本作‘勝’为笔误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道’,河上公、王弼和‘士’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言天下有道,神与聖人两不相傷,故得交歸于民也。本章言神不傷人,以明聖人之不傷人。聖人不傷人之道奈何?曰清静无为,不去扰民而已。如此,则天下安乐,而万民皆得其利矣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36_音韵_05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淵,古音真、先同部。《周易·乾》九四‘或跃在淵’與九五‘利见大人’为韵。《诗经·燕燕》‘其心塞淵’與‘寡人’为韵,《定之方中》‘秉心塞淵’與两‘人’字为韵。”
05914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5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或云‘與兮’,或以下六句、三句无‘兮’字者,非也。”
02614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牝恒以靓勝牡,为亓靓□,□宜為下”,“静”假作“靓”(上古二字皆为从纽耕部),损第二句句末的“也”字和第三句句首的“故”字,无第三句句末的“也”字。帛书乙本作“...
03813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之樸’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作‘客’,景龙、英伦、御注诸本均作‘儼若客’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兼畜”,即“并畜”,帛书甲、乙本此两语义同。“畜”,畜养,饲养,育养。“兼畜”义谓收抚、收养。“入事”:入,进身;事,服事;此语义谓侍奉。此二句言:大邦没有過分的欲望,就...
04110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7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定’字本从‘正’,义得互通。《说文》引古文‘正’作‘正’,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‘定’字引汉简又作‘主’,形并近同。”
0627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景福本作‘敦兮其若樸’。按:‘敦兮’,淳厚貌。‘樸’,《说文》:‘木素也。’木素者,木已锯為料,而猶未雕饰成器之称。”
0246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景、遂三本作‘所不保’,‘不’字恐衍。”
05813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濁以靖之而徐清’,‘靖’一作‘静’。然‘靖’训安,接下文义相贯。‘而’字,王弼同古本。谓心虽应物,而谁能濁之?以其能安定之,而徐自清也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拱璧’,聘问之物;‘駟馬’,使者所乘。使者乘车抱璧以聘邻国,则拱璧何能先駟馬哉?知其义不可通也。疑‘以先’二字正在‘駟馬’二字下。‘先’,借为‘詵’。《说文》:‘詵...
0587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无“者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葆此道□□欲盈”,损掩“者不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高明校本漏脱“者”字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傅奕...
02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