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39页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6_吴云

吴云云:“‘吾何以知’,傅本作‘奚以知’。”
05414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則我貴矣’,一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貴,尊高也;賤,卑下也。得一之君,故能谦下;失道之主,必致骄矜。故知骄矜是賤下之基,谦卑是尊高之本。校量得失,故有斯戒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无“者”字,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等宋元明清...
02714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尚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上’,无‘矣’字。达真只无‘矣’字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數’,色主反。‘譽’,逸注反,毁譽也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6_释德清

释德清云:“‘其在道也,曰:餘食贅行。’‘行’作‘形’。···故曰:其在道也,如食之餘,如形之贅,皆人之所共恶。”水海按:由注文可知,释德清本当作“餘食贅形”。
03711

《老子》71_述评

老子这一章节所讲的是人要有自知之明,与孔子所主张的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,文意大体相同。有不同的是,孔子的主张立意在于“是知”而有为,真诚为政;而老子...
0427

《老子》39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清、寧、靈、盈、正,耕部。裂、發、歇、渴、蹶,月部。本,文部,基,之部,文之合韵。穀,屋部;輿,鱼部,屋鱼合韵。玉,屋部;石,铎部,屋铎合韵。
0515

《老子》24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炊者不立,自視者不章,自見者不明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長。其在道也曰,粽食、赘行。”章【tǐan】、明【mian】,阳部;功【kon】,东部;阳部【an】和东部【on】主要元音相近,韵...
0559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夫唯不厭,是以不厭’,上‘厭’字即上文‘无厭其所生’之‘厭’,下‘厭’字乃六十六章‘天下樂推而不厭’之‘厭’。言夫唯君不厭迫其民,是以民不厭恶其君也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建言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无‘故’字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窪’,宋河上作‘窳’。‘敝’,宋河上、易州、磻溪、馆本、臧疏、彭、寇、二赵及《治要》引作‘弊’,张嗣成作‘蔽’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七十六章‘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’。‘敢’即‘坚强’,‘不敢’即‘柔弱’。‘勇於敢則殺,勇於不敢則活’,言勇於坚强則死,勇於柔弱則生也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黔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辱’。作‘’者,所谓‘以白造缁’是矣。《说文》无‘黔’字。”
05410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彰’字残缺不明,下‘不’字泐,当据他本补之。遂州本‘不自見,故明’在‘不自是,故彰’句下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9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天之道’,《治要》引与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无‘之’字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《老子》原书‘德’字悉作‘惠’,后人改为‘德’。此句误作‘真’或‘直’,不然,亦必被改作‘德’矣。質,实也。《论语·雍也篇》:‘質胜文则野,文胜質则史。’皇疏:‘質,由实...
03010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按:张嗣成‘惟’字同此,无‘能’字。馆本‘惟’作‘唯’,无‘天下’二字。宋河上同此,但‘惟’作‘唯’。譣河上注曰:‘此言天下贤與不肖,无...
04514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乙本首句‘恒且’下衍一‘畏’字,因抄写而误,当删去。……首句帛书‘若民恒且不畏死’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民不畏死’,唯遂州、傅奕等本作‘民常不畏死’。易顺鼎云……。今譣之...
03510
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于说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“善始且善成”,语意足,乃《老子》原文也。又,“夫”(fú),发语词,用于句子开头,表示一种要阐发议论的语气,不译。“唯”(wéi),副词,表示动作行为的...
0346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3_吴怡

吴怡云:“‘全而歸之’的‘全’,虽然是由前一句的‘曲則全’而来,可是它的意义却不限于‘曲則全’的‘全’字。老子在此处只是以‘曲則全’為例,其实,这里的‘曲則全’是包括了‘枉則直’、...
04714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5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‘常’应读作‘當’,金文‘常’、‘當’并作‘尚’。”
05111

《老子》40_音韵_01_江有诰

江有诰、姚文田、奚侗皆认为此章无韵。邓廷桢、陈柱、高本汉皆认为:動、用韵。孔广森《诗声类》(四)阳声四东、钟、江合一部,并收“動”、“用”二字,引《老子》曰:“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...
03012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故飄’,飄,毗遥反,扶遥反。‘驟’,状救反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74_今译

如果人民总是接近于不畏惧死亡,(那么,)为什么还要用刑杀来恐吓他们呢?假使人民总是接近于畏惧死亡,而有犯律搞邪道的人,“我”将把他们捕得而杀掉,谁还敢以身试法呢?如果人民总是接近于...
03310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古本作‘盅’,器虚也。河上公作‘冲’,虚也,和也。今从古本。形而上者谓之‘道’,形而下者谓之‘器’,盖‘器’有形也,‘道’无形也。凡有形之物皆有无形者寓其间也。故陰陽之...
0256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□□□□□□於人乎”,损掩“而弗能久,有兄”六字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“而”作“上”,“弗”作“不”,“有”作“而”,“兄”作“况”,无“乎”...
0278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“世传本此段经文可分成两种句型,如王弼、河上诸本均作‘以其求生之厚’;而傅奕本作‘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’,景龙碑、敦煌辛诸本作‘以其生生之厚’。‘求生’与‘生生’语义不同。易...
0399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引同此(指王弼本此两句)。《文子·符言篇》一作‘故物或益之而損,損之而益’;一作‘故物或益之而損,或損之而益’。”
05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