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4页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彭耜本‘將欲奪之’,作‘將欲取之’。《吕氏春秋·行论篇》曰:‘《诗经》曰:將欲毁之,必重累之;將欲踣之,必高舉之。’亦與此词异谊同,疑亦为《老子》所出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以道莅’,‘莅’,力至反。古无此字,《说文》作‘竦’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1_陈柱

陈柱云:“老子所尚之‘柔弱’,盖謂其能变动者,其所贱之坚强,剛謂其不能变动者耳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孰能安以動之,徐生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‘以’下有‘久’字;司马‘動’作‘久’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惚兮恍兮,中有象兮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惚兮恍,其中有象’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其在道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‘在’并作‘於’。苏又‘也’作‘者’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3_卢文弨

卢文弨云:“藏本‘常有司殺者殺,夫司殺者是大匠斵’,此王本也。明皇本‘常有司殺者殺,夫代司殺者殺,是谓代大匠斵’。”
04615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11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由人与萬物与草木看来,其理皆同,其气皆同。故凡堅而不柔,强而不弱者,必至遇剛易折,其气易散,皆是死之徒也。凡柔而能和,弱而不猛者,必能持久不坏,其气不散,皆是生之徒也。...
02715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老子》屡以‘天’、‘地’、‘侯王’与‘道’并言,盖以三者皆為道所生,而得其一体故也。十六章:‘王乃天,天乃道;’此以‘王’、‘天’、‘道’三者并言也。三十九章:‘昔之...
02815

《老子》26_今译

辎重车是轻车的根本,清静是躁动的主宰。因此,君子终日行进,就要像指挥作战的将帅一样,不离开他的辎重车辆。虽有宫营馆舍以供享用,但他仍然超脱享物之外,而随辎重之旁,安闲静处。为什么拥...
02515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'是為'当為'是謂'。高亨说是。又,甲本作'受邦之不祥',乙本作'受國之不祥',宋刊河上公本、经训堂刊傅奕本同乙本。浙江书局刊张之象刻王弼本作'受國不祥'。我疑心诸本'不'字衍。'祥',...
03315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林、赵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出生入死’,《吕氏春秋·情欲篇》高注引与此同。《庄子》‘万物皆出生机,皆入于机;’又‘其出不忻,其入不拒;’又‘有乎出,有乎入,入出而无见其形;’皆出生入死之说。...
04915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德”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敦煌己本、虞世南本同帛书乙本。易玄本“萬物”作“聖人”,谓“是以聖人莫不尊道而貴德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...
03415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物’,苏、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‘故’并作‘凡’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羸’,古本作‘剉’。王本作‘挫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王弼本全句作“或强或赢”。而下句则作“或挫或隳”,才出“挫”字,但亦非本句“剉”字。焦氏此说有疏失。
02915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8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浴’字实无养义。河上本‘浴’字当读为榖。《诗经·小弁》、《蓼莪》、《四月》并云:‘民莫不穀;’毛传并云:‘穀,养也。’‘穀’亦通作‘谷’。《尔雅·释天》:‘东风謂之谷风...
05015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2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乎’字系衍文。罗振玉曰:‘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乙、敦煌丙、英伦诸本,均无乎字,以后各乎字同。’”
04415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‘猶川谷與江海’,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於’作‘與’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帛书本。严遵本无“故”字,其他诸本皆同帛书本。
04315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悶悶’,李莫奔切。‘悶悶’,无心宽裕之称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道之出言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陈、清源、黄、程‘言’并作‘口’。”
07215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诸本文字参差不一,但大都以“天下之交”句,在“天下之牝”句前,则语义不贯也。帛书本则以“天下之牝”句,在“天下之交”句前,于义较勝。此二句仍为上句“大邦者下流也”的生发,为...
05115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過’,古禾反,又古卧反。”
04615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此四句是承上文从正面说明按“自然之理”实行“无為”、“无執”的好处。马叙伦说非。石田删经文实为失校。又,张舜徽云:“此数句极言无為之有益。首言天下之事,有着意作為而反取敗者...
04615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臀呵鬻人蔡蔡”,损掩“我獨若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”作“冒”;“兮”字误译为“呵”,今还原;“察察”假作“蔡蔡”(上古“察”和“蔡”皆为月部字),《...
05215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6_王念孙

王念孙云:“河上公本‘貞’作‘正’。注云:‘為天下平正。’念孙按:《尔雅》曰:‘正,长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君守篇》‘可以為天下正’。高注曰:‘正,主也。’‘為天下正’,犹《洪范》言‘...
02615
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法京敦乙本作‘懃能行’,罗卷同此石(景龙碑),与武内本异。范本作‘懃’,注云‘古本’。按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一引古《老子》作‘懃’(零)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言人能不自見其美,尝委顺于物,其全德日益明白也,故云‘故明’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’,古本无‘同’、‘樂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045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