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4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起於未然之时,谓之將欲;定於已然之事,谓之必固。此非圣人將欲也,亦非大道將欲也,气数之升沉,自当如此矣。將欲之机,虽不可知,必固之事,虽不可見;发之於外,用之於事,未有...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繩繩不可名’,‘繩’下一有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0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、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深根固蔕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將欲奪之,必姑予之”。“奪(简作夺)”,《说文》云:“奪(今简化作夺),手持隹(鸟之短尾)失之也。从又奞。”段玉裁注云:“‘手持隹失之也’,引申为凡失去物...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赵作‘忽恍’,吕等作‘惚恍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涖’作‘蒞’,各本作‘莅’。吕、林、苏、葛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3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老子所说的‘弱’、‘柔’、‘柔弱’,都是指新生的东西。因为新生的东西总是幼弱的,总是柔嫩的,所以他以婴兒为例,婴兒的骨是弱的,婴兒的筋是柔的,可是他握起拳头来却是很紧的...
《老子》14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夷’,范本作‘幾’,江氏《二十一部谐声表》与夷、希、微三字均属脂部。首,幽部,後,侯部,幽侯合韵。‘後’字与‘侯’通谐,‘有’从之转入。邓廷桢同(姚文田),惟未及首、...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所言神不傷人者,岂但神灵无效,而不能傷害于人?而聖人以道临人,无为不扰,百姓自正,故云聖人以道莅天下尔,将欲发明聖德,故重云亦不傷人。”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邦’是故书,作‘國’乃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。帛书脱‘之’字。无‘之’字,句子不完整,不合语法,非《老子》之旧。‘示人’,各本皆如此;唯帛书本、想尔本作‘視人’。按:‘示’...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不可测,故强為之容’,古本。惟其善能体道,故其心微妙而與物冥通,渊深而不可測也。··夫惟不可測,故强為善為士之形容,谓下文也。”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之牲’,‘牲’字,严遵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各本作‘侯王若能守’。《御览》一引阮籍《通老论》曰:‘道者,法自然而為化,侯王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’当為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马说是也。趥亦徐行也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‘君子盖猶猶尔。’郑注:‘猶猶,疾舒之中。’《荀子·哀公篇》:‘猶然如将可及者。’杨注:‘猶然,舒迟之貌。’皆以‘猶’為‘趥’之例。...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,帛书乙本作“故或下□□,□下而取”,损掩前句“以取”和后句“或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吴澄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危大有本皆无“故”字,作...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无名之樸,亦將不欲;’是成作‘无名之樸,亦將不欲’。《释文》不重‘无名之樸’四字,恐系脱去。譣义,有之為是。‘无名之樸’即‘道’,‘道’即‘无欲’,...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凌釋,甲、乙本皆作‘淩澤’。凌為凌之假字。此句傅奕本作‘涣若冰將釋’,通行本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今据改‘凌澤’作‘凌釋’。凌即冰也。”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易州、臧疏无‘兮其’二字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‘曠’作‘廣’,此句在‘混兮’句下,易州亦在‘混兮’句下。按:‘曠’当作‘廣’,《说文》:‘廣,殿之大屋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奚”、“何”古通用,皆为疑问代词,用在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中,即“何(奚)···之有”中。在这个句式中,疑问代词“何(奚)”作后面名词的定语,“何(奚)+名词”,作动词...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安以久之’,‘久’一作‘動’,一作‘安以久動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按照帛书甲本,“此”下无“道”字,作“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”,正与前文“不若坐而進此”语句一致。按傅奕古本当有“也”字,与帛书本同。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4_张煦
张煦云:“林作‘是以能蔽不新成’。吕作‘故能弊不新成’。赵作‘故弊不新成’。苏、葛同王弼。”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三章:‘為无為,则无不治’,即此‘為无為’之义。四十八章:‘取天下常以无事’,即此‘事无事’之义。三十五章:‘道之出口,谈乎其无味’,即此‘味无味’之义。三句词异谊...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吾以觀復’,疑原作‘吾觀其復’,转写衍‘以’字、捝‘其’字耳。‘復’即下文‘归根’之意也。”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本成疏‘細’作‘小’,馆本无下句‘天下之’三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静曰復命。’是成作‘静曰’。诸本作‘静曰’是也。二十五章:‘强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;’与此文‘歸根曰静,静曰復命,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’之...
《老子》63_今译
以“无为”去作为,以“无事”去做事,以恬淡当做欲望。大的东西是生于小的东西,多的事情是起于少的事情,报偿怨恨是因为得到了恩德。图谋困难之事,应当在它容易之处下手;实施巨大的事,应该...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容,通也,圣也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‘五曰思,思曰睿,睿作聖。’《洪范·五行传》:‘睿作容。’郑注:‘容当为睿,睿,通也。’愚謂‘容’本有通义,不烦改字也。《管子·大匡篇...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為之於未有’,谓其安未兆也;‘治之於未亂’,谓闭微脆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