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0_薛蕙
薛蕙云:“物盛则衰,有如上文之所云者,则柔能勝剛、弱能勝强明矣。”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愛以身為天下者,則可以寄天下矣’,古本。一本作‘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’。按:《庄子·在宥篇》:‘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,莫若无為;无為也,而后安其性命之情。故貴以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6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抱一能无離’,已下六句,加一‘乎’字,非。”
《老子》54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孫以祭祀不絶。”拔、脱、絶韵,按《诗经》时代二十九韵部,此三字皆隶属月部。江有诰把古韵分为二十一部,此三字则在祭部。“修之身,其德乃真;修之家,...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2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挫其鋭’,谓反于太朴,不为崖异。‘解其紛’,谓清静自处,不与物相撄。‘和其光’,不自表暴,光而不耀也。‘同其塵’,不修身以明污,受天下之垢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3_魏源
魏源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作‘萬物背陰而衰陽’。”
《老子》08_今译
崇高的善人(圣人),像水那样。水善于滋润万物,有利于万物的生长,而自己却静默无声,居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,所以水性接近于“道”。水选择居处,好避高趋下;水性情好清虚、深沉;它润泽万物...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2_邵若愚
邵若愚云:“‘以奇用兵’,‘奇’音羁。”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7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惟斯无味之味,无色之色,无声之声,无象之象,无体之体,其为用也,则无穷无尽。”
《老子》47_附论_0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这几章节中的“远”,应释为楚方言的“远”,则切当也。扬雄《方言》(卷十三)云:“藐,广也。”《方言笺疏》云:“《楚辞·九章》云:‘藐蔓蔓之不可量兮’,通作‘邈’。前...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‘不如進此道也’,河上、王弼‘進’上有‘坐’字,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五十八引无‘善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是以聖人之治’,古本‘治’下有‘也’字。一无‘之治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4_王昶
王昶云:“‘是謂非道,非道早已’,开元、至元两‘非’字作‘不’。”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1_俞樾
俞樾云:“《说文·皿部》:‘盅,器虚也。《老子》曰:道盅而用之。’‘盅’训‘虚’,与‘盈’正相对。作‘沖’者,假字也。第四十五章‘大盈若沖’,沖亦当作‘盅’。又按:‘或不盈’,唐景...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8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作‘輿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弼。陆德明以为弼本亦作‘譽’。《谷神子》、《指归》又作‘造輿於无輿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3_高明
高明云:“甲本句首无虚词,而今本句首分别作‘故’、‘夫’或‘凡’等字。乙本句首有两字相叠,似初写一字后又改写,故字迹不清,帛书组以‘○’表示,此当释为‘故’字,甲本遗漏。”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白、罗卷、臧疏‘故’字同此,各本无。《治要》引两‘尚’字作‘上’。罗卷‘凶’作‘喪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林无‘動’字,吕、葛同王弼。”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’,《文选·思玄赋》注引无‘能’字。”水海按:胡本《文选》无“能”字。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3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傅本‘音’作‘言’,与各本全异。”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大”前有“而”字,作“下士聞道,而大笑之”。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赵孟頫本作“下45...
《老子》69_述评
根据全章节内容观之,《老子》此节,的确是言兵之章。 吕惠卿曾注云:“道之动常在于迫,而能以不争胜。其施之于用兵之际,宜若有所不行者也。而用兵者有言:‘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...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及吾无身’,古本作‘苟吾无身’。‘吾有何患’,古本下有‘乎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本作‘若’,《淮南子》作‘焉’,傅本及《庄子》作‘則’。窃谓作‘若’者,老氏本文;作‘焉’、作‘則’、作‘乃’者,诸字以‘若’字义不甚显,而各以同谊之字為训也。”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行无行’,下‘行’,行师也。行师应敌而不强争。”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进而证明俞氏所说通行本下“道者”二字衍文,诚是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句首有“故”字,高亨谓為“衍文,后人所益”,不确也。帛书本“而”字,各本均作“於”,“而”训...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筋’,馆本作‘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引同此(傅奕本)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注引无四‘而’字。《朱穆传》注引有。《辅行记》一之三引更有‘失禮而後智,失智而後信’两句。然各本及《庄子·知北游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