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無割’,‘割’乾遏反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我有三寳’,柰卷上有‘夫’字。按:作‘持而寳之’,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无‘也’字,王弼亦无‘也’字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本无“也”字,而道藏河上公本则有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稀’,各本并作‘希’。按:此句上下有脱文。”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10_奚侗
奚侗云:“《周易·系辞》:‘是故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’道与易异名同体,此云‘一’即‘太极’,‘二’即‘两仪’,谓天地也。天地气合而生和,二生三也。和气合而生物,三生萬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2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‘人’与‘草木’皆属‘萬物’,则‘萬物’二字当系衍文;因据傅本删。”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有“而”字义足。作“以”者,古“以”、“而”可通用(见《经传释词》)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天道損有餘而益谦,常以中和為上。”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8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‘宴’作‘燕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9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:‘盗’应读作‘誕’,盗、誕双声,并定母字。敦煌本‘夸’作‘誇’,‘盗誇’即‘誕誇’。《说文》‘夸从大于声’,景龙本‘夸’作‘李’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盗竽’,‘盗竽...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“柔弱勝强”句,各本文字虽有差异,但於义则无大异。从散文诗的节奏感考虑,从帛书乙本,为四字一句,與前面四字句节奏相谐,况且“明”、“强”为韵(二字入阳部),读来既有节奏感,...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英伦、御注,三本均作‘涣若冰將釋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惟天为大,唯王则之,其德同天而无不覆,故云‘王乃天’。王德如天,则无为而理,道化乃行,故云‘天乃道’。言守静致虚,歸根復命,其德如此,可以为王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2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,一无‘也夫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说文》:‘歇,息也;一曰气越泄。’段注:‘泄,当作渫,此别一义,越渫犹漏溢也。《七发》曰:精神越渫,百病咸生。李引高注《吕氏春秋》曰:越,散也。引郑玄《毛诗笺》曰:渫...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慎子·外篇》引,惟无‘是以’二字,與傅奕同。”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是以聖右介,而不以責於人'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'各本作'是以聖人執左契',此脱'人執'二字,假介為契。契即契约,古以右為上,如秦汉虎符皆右在皇帝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2_傅奕
傅奕云:“‘鍵’,古字作‘闥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3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作‘執者失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是果而勿强。’是成‘果’上有‘是’字。‘果’上当从范本增‘是謂’二字。‘是謂果而勿强’,与下文‘是謂不道’并列。十四章:‘是謂无状之状,···.是謂...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難得之貨,令人行妨’,马其昶云:‘行妨,妨农事也。’以此可见老子为华夏重农学派之元祖。”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五注、达真、黄、邵并作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;叶无‘成’字,馀同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无“能成其大也”。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0_帛书老子甲本释文
《帛书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:“‘阑’,乙本作‘裙’,通行本作‘混’。按‘阑’从束从口,疑即《说文》部首之‘橐(hǔn)’字,在此读為‘棞(hǔn)’,完木未析也。”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3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柢,木根也。’盖根、柢二字对言则别,混言则通也。‘視’读为窴,窴,置也,立也。視、窴古通用。《诗经·鹿鸣》:‘視民不恌。’郑笺:‘視,古示字也。’《仪礼·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8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。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。明皇、陆希声、陈象古较河上、弼多‘天下之交’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8_王安石
王安石注:“《字说》曰:‘奂而散為涣。’夫水本无冰,遇寒则凝。性本无碍,有物则结。有道之士,豁然大悟,万事销亡,如春冰顿釋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《说文·子部》无‘孩’字,见《口部》‘咳’字下。《广韵》:‘孩,始生小兒;’‘咳,小兒笑;’同音‘户来切’。《类篇》‘孩与咳同,为小兒笑’。‘孩’、‘咳’本一字,傅、...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文,帛书甲本作“胃天毋已清,將恐□”;帛书乙本作“胃天毋已清,將恐蓮”。“胃”为“謂(简作谓)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篇》云:“是胃大得...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11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榮,寵贵也;辱,卑贱也。处於榮贵,遂起骄奢,而福善祸淫忽然凋落,比之榮寵翻為祸甚,若知倚伏不常贵,為祸始应须自戒,勿為放逸,处於榮华,恒如卑贱,故贵以贱為本,高以下為...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或强或羸’,按:《国语·周语》:‘此羸者阳也。’韦注:‘羸,弱也。’强、羸义正相反。”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6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道是永恒的自然法则,故曰‘常’。道没有任何属性可指,没有任何形式可称,故曰无名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