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无‘夫’字。臧疏有‘夫’字,无‘能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顾、彭、傅、范、高、赵、楼正诸本均有‘夫’字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及《群书治要》引均作‘慈,故能勇”。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5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爱子者慈于子,重生者慈于身,贵功者慈于事。慈母之于弱子也,务致其福,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,事除其祸则思虑孰,思虑孰则得事理,得事理则必成功,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...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6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以慈仁,故能勇于忠孝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7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夫慈,以陈則勝,以守則固,故能勇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慈’,爱也。夫慈爱,故能勇于行道,使亲安君尊,而天下人无弃人,物无弃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一曰兹,二曰檢,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兹”为“慈”之省写或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之部),“檢”為“儉”之借;“檢”、“儉”,皆从“僉”声(见《说文》),故可假借(上...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9_许啸天
许啸天云:“女子是柔弱的,但她做慈母时,為保护儿女,便十分勇敢起来。”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慈’作‘茲’。下‘慈故’并同。卷子成疏夺‘二曰儉’三字,无‘敢’字。白、赵同此(指傅本)。”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老子谈战,谈用兵,其目的与方法不外‘慈’之一字。人君用兵之目的,在于爱民,在于维护和平,在于防御他国之侵略;其方法在以此爱民之心感化士兵,务使人人互有慈爱之心,入則...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文中子·中说·魏相篇》仇璋说‘三有’曰:‘有慈,有儉,有不為天下先’;实即本此,亦无‘敢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,故能廣”,损掩“儉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檢,敢能廣”,“儉”借作“檢”,“故”假借作“敢”(上古二字皆为見母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...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敢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即有“敢”字。有“敢”义较胜。又,“慈”指“慈爱”(河上公注)。儉,指节儉言,吴澄释为“节约而不侈肆”。“不敢先”,吴澄谓“谦让...
《老子》67_07_校笺_02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智士儉用其财则家富,圣人爱寳其神则精盛,人君重戰其卒则民众,民众则国廣,是以举之曰:‘儉,故能廣。’”王弼注云:“节儉爱费,天下不匮,故能廣也。”水海按:“廣...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此列三寳之数也。体仁博施,爱育群生,慈也。节用厚人,不耗于物,儉也。為事始和而不唱,不敢為天下先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我有三寶,持而寳之’,韩非、王弼、傅奕同古本。老氏自謂,我有三寳,持守而珍贵之,謂下文也。”水海按:是知范应元所见王弼本亦作“我有三寳,持而寳之”,近帛书本。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寶而持之’,一作‘持而寳之’。‘寳’,一作‘保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持而寳之’,御注作‘保而持之’,高翿同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6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‘吾有三寳,持而寳之’,河上、王弼本‘吾’作‘我’,‘寳之’作‘保之’,陆希声、赵孟頫作‘保而持之’。傅本与此合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7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四三二引‘我’作‘吾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持而寳之’,范、潘、宋河上、易州、罗卷同此;然河上注曰:‘抱持而保倚’,是河上作‘持而保之’。磻溪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作‘保而持之’,彭、吴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作...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《韩非子》、王弼、傅奕同古本,则范见傅、王二本并作‘持而寳之’。‘持而寳之’与九章‘持而盈之’文例一律。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我有三寳,保而持之’,是荣作‘保而持...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久矣其細也夫’,馆本作‘久其小’。成作‘救其小’。柰卷‘矣’下误多‘久’字。宋河上无‘也’字,‘夫’字属下读。罗卷、赵、磻无‘夫’字。赵写‘也’作‘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我有三寳’,柰卷上有‘夫’字。按:作‘持而寳之’,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明、吴二本无‘也’字,‘夫’字属下读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1_劳健
劳健云:“按:‘寳’、‘保’二字,古文近同,互通,二‘寳’字为韵,‘寳’字宜在下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柰卷作‘若肖,久矣,久其細也’。按作‘小’义通,《说文》:‘小,物之微也;’与‘肖’为韵。《说文声类》:‘小’、‘肖’皆宵部小声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吾’字,各本作‘我’,唯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作‘吾’。按:应作‘吾’。上古‘吾’用于主位,‘我’多用于受位。”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处作“我”为是。在上古汉语里“我”可以用作主...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0_于思泊
于思泊云:“‘肖’、‘笑’字通,‘久’、‘救’音近。是謂‘若肖,久其小’。‘小’与‘細’同义,较景龙只夺‘矣’字耳。”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各本皆夺“恒”字,今应从帛书本补。又,“保”、“寳”二字上古音同(皆为帮纽幽部)互通,然作“寳”,比“保”义胜,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寳”。又,“三寳”之“寳”,指“道”,亦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