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81页

《老子》06_音韵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牝’,《广韵》旨、轸兼收‘牝’字。按《大戴礼记·易本命》‘死’、‘牝’协音,《老子》‘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’,皆未转入轸。”(《说文声类·上篇脂类》)
03410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6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列子·天瑞篇》注引《老子》‘視之不見名曰希’,疑系异本。然以本书‘大音希聲’证之,则‘聽之不聞名曰希’,于义為长。”
0346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忠臣’,古本作‘貞臣’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《玉篇·尸部》云:“居,處也。”《广韵》云:“居,處也。處,居也。”是知“居”、“處”同义,“居住”之义。此處引申为“立身”或“處身”。“居其厚”即立身于敦厚。河上公注:“...
0347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12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聖人執一’,今本皆作‘聖人抱一’;帛书甲、乙本‘為天下牧’,今本皆作‘為天下式’。‘執’与‘抱’虽皆有‘守’、‘持’之义,但彼此也有原則区分,‘執一’不同于...
0348

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5_胡健

胡健云:“‘大器’,即二十九章所说的‘天下神器’。‘变化莫测谓之神’,‘神器’即指最神圣贵重的东西,例如‘鼎’。但在老子看来,只有‘道’才当‘大器’而无愧。道‘无为而无不为’,抱一...
0348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3_严遵

严遵云:“道虚之虚,故能生一。有物混沌,恍惚居起。轻而不发,重而不止,阳而无表,阴而无里。既无上下,又无左右,通达无境,为道纲纪。怀壤空虚,包裹未有,无形无名,芒芒澒澒,混混沌沌,...
0345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7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形之大者,莫过乎天地;气之广者,莫极乎阴阳。阴阳相激,天地交错,尚不能崇朝終日,何况人处天地之间,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,而敢纵爱欲,任喜怒,趣取速亡,不亦悲乎?”
03410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7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吾强為之名曰大’,不当有‘吾’字,有‘吾’字与‘吾不知其名’意重,与上句‘强字之曰道’一律,也不应有‘吾’字。帛书的这个‘吾’字,显系衍文。古代人既有名,又有字,且互相...
0347

《老子》07_01_校笺_05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長者,言其远也。久者,言其恒也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梁武、景龙、敦煌三本,并作‘王侯’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人能如婴儿,知和柔之理,修而不失者,是谓知真常之行也。人能知真常之行,而保精爱氣者,是曰明达。了悟之人知和知常,叹同德之美,后益生使氣,举失道之过。祥者,吉凶之兆,言...
0347
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生之畜之’,‘畜’许六切。畜,养本也。谓万物皆根于道而生,本于德而养,然生之不以為己有,為之而不恃其功,至于長成而不為之主,故万物各得其所而不知所以然而然,是谓玄德也...
03411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德’字,李荣注、成玄英疏,皆同帛书本作‘德’,他本皆同傅奕作‘福’。如按:‘福’、‘德’义可通。《礼记·哀公问》:‘百姓之德也’,注:‘犹福也。’……这可能是古本‘德...
0347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11_甲本释文

帛书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訶’(hē),乙本作‘呵’,通行本作‘阿’。《说文》‘訶,大言而怒也。’‘唯’为应声,‘訶’为责怒之词,二者相对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6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海者常处于卑,而為百川之所委,故‘窪則盈’。无春夏之荣华,秋冬之凋落,故‘弊則新’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顺自然而行,不造不施,故物得至,而无轍迹也。”
03414
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‘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’二语,必系注文,盖以‘非君子之器’,释上‘不祥之器’也。本文当作‘兵者不得已而用之’。‘兵者’以下九字均系衍文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无雌’当作‘為雌’。道藏王本及刘惟永所引王本均作‘為雌’,可证。王注:‘能為雌乎?’亦可证也。《庄子·天运篇》:‘正者,正也。其心以為不然者,天門弗开矣。’《释文》:...
0348

《老子》58_音韵_04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悶’与‘淳’韵,‘察’与‘缺’韵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4_河上公

河上公注曰:“國、身同也。母,道也。人能保身中之道,使精气不劳,五神不苦,则可以長久。”
03414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古无‘熟’字。‘熟’《说文》作‘孰,食饪也。’《礼记·礼运》‘然后饭腥而苴孰’,《汉书·严安传》‘五谷蕃孰’,孰、熟可通用。加火乃后起字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‘王者孰...
03415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一曰兹,二曰檢,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兹”为“慈”之省写或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之部),“檢”為“儉”之借;“檢”、“儉”,皆从“僉”声(见《说文》),故可假借(上...
0346
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下德之人,不求反其本性,而于性外求德,既得性外之德,则坚守勿失,而终失去本性,故曰‘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’”
0349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不屈’,河上、陆(希声)作‘不诎’。‘屈’,郁也,抑而不申之意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9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“‘非其’二字,盖涉上文‘非其鬼不神’而误衍也。王注云:‘道洽,则神不傷人;神不傷人,则不知神之为神。道洽,则聖人亦不傷人;聖人不傷人,则不知聖人之为聖也。犹云不知神之为...
03410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4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卷三十四引无‘故令有所屬’字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至治之極民各’六字,‘俗’作‘居’,‘業’作‘俗’。”
03414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9_文子

《文子·上仁篇》云:“文子问:‘仁義禮何以為薄于道德也?’老子曰:‘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,為義者必以取与明之;四海之内哀乐不能徧(遍),竭府库之财货不足以赡万民。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,...
03414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也’,古本。”
03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