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吾以是觀其復’,王弼本作‘吾以觀復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吾以觀其復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4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細’作‘小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苏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蒋锡昌云:“苏作‘静曰復命’。”据苏本经文作“静曰復命”。据苏氏注文:“天之命曰命,以性接物而不知其为我,是以寄之命也。此之謂復命。”知苏作“...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10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聖人临深履薄,防微杜渐,早於从事,圖難於其易,故无難事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”或“芒”。作“妄”、“忘”者,实皆假“帝”(上古三字皆为明纽阳部)为之尔。周生春、古棣即校为“”,但古棣谓“”为“妄”的古字,则非。西周晚期的《毛公鼎》...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全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。敦煌庚本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為之於其未有,治之於其未亂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於”作“乎”,无两“也”字,谓“...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苏、葛、林、赵‘殁’作‘没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作‘百仞之高,起於足下’。卷子成疏‘千里’作‘百刃’,上有‘而’字。成疏曰:‘河上作千里,此言百仞(依臧疏本,卷子本无)。夫陟百仞之高岑,发自初步。’是成‘千里...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2_纪昀
纪昀云:“‘其次親而譽之’,按:‘而’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‘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《韩诗外传》云:‘官怠於有成,病加於小愈,祸生於懈惰,孝衰於妻子,察此四者,慎終如始’;盖亦本此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終当如始,不当懈怠。”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7_刘清源
刘清源云:“又其次则‘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’,故侮之。”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0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颜延之《庭诰》文用此文,作‘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2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愚’作‘娱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成功事遂’,按:景福本、法京敦甲本作‘成功遂事’,宜从之。‘百姓謂我自然’,河上本、王弼‘謂’上有‘皆’字。范应元本作‘百姓皆曰我自然’;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郭注引作‘...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故以智治邦,邦之贼也;以不智治邦,邦之德也’。各本作‘故以智治國,國之賊;不以智治國,國之福’。今依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甲本‘國’字均作‘邦’,乃原文也;乙本则避讳改作...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0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大僞’与‘仁義’对文,则‘大’非大小之大···‘大’即‘汰’字。《新书·道术篇》:‘厚志隐行谓之洁,反洁为汰;’则‘大’者,夸诞之谓也。”
《老子》65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國、賊、國、福、式、式、德韵(之部,贼徂力反)。遠、反韵(元部)。邓廷桢谓:賊、福、式、德韵,遠、反韵。奚侗谓:賊、福、式、式、德韵,遠、反、順韵。
《老子》18_音韵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‘義’古皆音‘俄’。《洪范》‘无偏无颇,遵王之义’;唐玄宗改‘颇’为‘陂’,其敕略云:‘朕三复兹句,常有所据,据下文并皆协韵,惟颇一字,实则不伦,宜改为陂。’吴棫曰:...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葛无‘其’字(指后句)。”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范应元本无“此”字,“言”作“者”,无“也”字,“未”作“不”,“足”后有“也”字,谓“三者,以為文不足也”。遂州本“言”作“者”,无“也”字...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莫能與之争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按:马叙伦引彭耜校语谓:“彭耜曰:‘是以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邵‘是’作‘所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“是以天下”是彭耜所引经文“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...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‘其民愚而樸,少私而寡欲。’其言本此,可证《老子》自作‘私’,不作‘思’。若李注作‘思’,则為‘私’之误。《文选》嵇叔夜《幽愤诗》及谢灵运《田南树...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‘輿’,河上作‘車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皆不作“車”。则知陆德明、毕沅所见河上公本作“車”也。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刘师培、易顺鼎之说是。帛书甲本正作“訶(简作诃)”,乙帛正作“呵”。通行本作“阿”者,为“訶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歌部),“訶”,大声斥责,大声喝叱,非难,责难,责备。《说...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仅存一“民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遂州本“民”作“使人”,谓“使人至老死不相往來”。敦煌辛本、赵至坚本“民”上有“使”字,“死”字无,作“...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广明本、室町本作‘荒’,(景龙)碑本作‘忙’。‘忙’与‘茫’同,实‘芒’字,‘芒’借为‘荒’,即今‘茫’字。《诗经·长发》‘洪水芒芒’,《玄鸟》‘宅殷土芒芒’,传‘大貌...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’,古本作‘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4_明太祖
明太祖注云:“此所以老子高出世人者为此,及其习道也如是。至于他人奢华者,老子却乃不如是,为何?盖谓学道与物乐不同也。所以不同者,道乃无形之理,善用无乏焉,故盈之而弗厌。其游赏宴乐,...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天下皆謂我大,不肖”。乙本作“天下□胃我大,大而不宵”,前句损掩一“皆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肖”假作“宵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3_苏辙
苏辙云:“人各溺於所好,其美如享太牢,其乐如春登臺,嚣然从之,而不知其非。唯圣人深究其妄,遇之泊然不动,如嬰兒之未能孩也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