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05页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2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能歙之張之,弱之强之,去之舉之(应从帛书本为‘與之`),奪之與之(应从帛书本作‘予之’)者,无形而柔弱者也。为其所歙所張,所弱所强,所去所舉,所奪所予者,有形而剛强者也...
0447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曠若谷’,无‘兮其’二字。”
0327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’九字为句,乃设为问辞以晓人也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柰卷作‘若肖,久矣,久其細也’。按作‘小’义通,《说文》:‘小,物之微也;’与‘肖’为韵。《说文声类》:‘小’、‘肖’皆宵部小声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夫慈,以陈則勝,以守則固,故能勇也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2_韩非子
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仁者,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。其喜人之有福,而恶人之有祸也。生心之所不能已也,非求其报也。故曰:‘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。’”
0489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3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而我獨頑似鄙’,按:一本无‘而’字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之然’,御注、今河上作‘之然哉’,王弼作‘之狀哉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敦煌壬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...
0337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7_苏辙

苏辙云:“夫道非一、非二,及其与物为偶,道一而物不一,故以‘一’名‘道’,然而道则非一也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下之至柔,□甹於天下之致堅”,损掩一“馳(简作驰)”字,“甹”为73德篇校笺译评“聘(简作骋)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耕部)或省写,“致”为“至”之借字(上古二字皆...
0497

《老子》44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身、亲,真部。貨、多,歌部。亡、病,阳部。愛、费,物部。藏、亡,阳部。足、辱,屋部。止、殆、以、久,之部。
0427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失根’,古本、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失本’,诸本作‘失臣’。”又云:“‘失根’,一作‘失本’,一作‘失臣’,非。今从王辅嗣本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(谷)虚而能容,深不可测,人歸之如水之赴谷也。虚而能容,則常久之德,无有不备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不’,当据《释文》改作‘無’。按:《说文》:‘制,裁也。’裁之本谊,训為制衣。此指聖人统治天下以制百物而言。故‘大制’犹云大治,‘無割’犹云無治。盖無治,则可以使樸散...
01117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51_04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句意为:道被尊重,德被珍贵···。两句中的“之”,结构助词,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,使句子失去独立性,而变成主谓词组,做句子的主语部分。
0497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2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(张之象刊王弼本)‘焉’字,《道藏》本及《道藏集注》本均作‘也’。又,波多野太郎引一说:‘生下也上恐脱必有凶年四字。’”
0527

《老子》52_述评

这一章节老子讲的也是有关认识论的问题。 老子曾经在朴素的唯物论的基础上,提出“道”这一概念。在老子那里“道”既是一种永恒运动着的物质性实体,又是这一实体运动变化所依据的客观规律。它...
0277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美’并作‘佳’。陈象古无‘者’字。”
0637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脩’,一作‘修’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‘泣’者,‘茫’之讹(六十章‘以道蒞天下’)。字当作‘竦’,《说文》‘临也’。‘竦之’与下句‘處之’正同。”(《国学丛刊》第二卷第一期《罗君商榷老子书》)另云:“按:‘...
0517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鳥’作‘烏’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‘夫’作‘天’,无‘亦’字;景福本‘夫’作‘天’,有‘亦’字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靖’,诸本作‘静’,‘天下’诸本亦作‘民’。《庄子》作‘无為而萬物化,渊静而百姓定’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可名於小’,一作‘可名為小’,一作‘可名於小矣’。可名於小尔,言不可名小。既云可左可右,所以非小。非小,所以成其大。”
0427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何謂寵辱’,明皇作‘何為寵辱’。”
01027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末句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,林、苏、葛作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,赵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前两句作“視之不足見也,聽之不足聞也”,后一句作“用之不可既也”。古棣说大致不差。
0347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莫’作‘能’。”
03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