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马氏依《盐铁论》改“戎”为“牸”,不足取也。《盐铁论》明谓“戎馬不足,牸牝入阵,故驹犊生於战地”,岂能改“戎馬”为“牸馬”乎?又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句末有“矣”字,而《喻老》句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却走馬以糞’,李‘却’与‘卻’同。朱文公‘糞’下有‘車’字,谓‘以走马载糞車也’。顷在江西见有所谓糞車者,方晓此。”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5_成玄英
成玄英疏注云:“郭外曰郊。无道之君,临於海内禽荒色荒,四方不静,多贪境土,好行征伐之事,遂使军戎兵馬出生郊外;且轻身躁竞之,夫心不怀道,纵於六根,兵馬驰骋尘境之中,故云生於郊也。”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4_吴澄
吴澄云:“‘糞’下诸家并无‘車’字,惟《朱子语录》所说有之,而人莫知其所本。今按张衡《东京赋》云:‘卻走馬以糞車’,是用《老子》全句。则后汉之末,‘車’字未阙。魏王弼注,去衡未远,...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6_吴澄
吴澄云:“郊者,二国相交之境。无道之世,寇敌日侵,郊外数战,戎馬不得归育於国廐,而生育於郊外也。”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卻走馬以糞’,古本‘糞’作‘播’。吴幼清本作‘以糞車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播’作‘糞’。‘糞’、‘播’古字通用。《御览》引《文子》曰:‘却走馬以糞,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。’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引并作‘糞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糞’,敦煌本作‘’,乃‘糞’之别构。”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《文子·精诚篇》云:‘惟夜行者能有之,故卻走馬以糞,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。’或以‘車’字连上读,亦可为吴说作证。然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云:‘故卻走馬以糞,而車轨不接于远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说是也。各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喻老》、《汉书·西域传》注、《文选·七命》注引并无‘車’字。···《盐铁论·未通篇》曰:‘当此之时,却走馬以糞。’《晋书·束皙传》属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应无“車”字,帛书《老子》甲本即无此字。《文选·张景阳七命》注引王弼曰:“天下有道,修于内而已,故却走馬以糞田。”则亦无“車”字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颜师古注:“《老子·德经》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糞,弃除也。’字与‘坌’、‘拚’、‘攮’并同。《说文》:‘坌,埽除也。’段注:‘叁字,《曲礼》作糞,《少仪》作拚,又皆作摸。’《礼记·中庸》《释文》:‘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’,此言天下有道,干戈不兴,走馬不用于军而用于田也。卻,犹驱也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‘海上有贤狂矞,太公望闻之,往请焉,三卻馬于门而狂矞不报见也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3_劳健
劳健云:“‘播’字番声,古音与‘糞’字类同。此句义当作‘播’,布种也。韩非释云‘糞灌’未安。……惟‘播’字与‘郊’字无由谐韵,疑‘播’下或夺一‘耰’字。如《孟子》‘今夫麰麦播种而耰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劳健训“糞”为“播”的假借,是也。唯为求谐韵,于“播”后增一“耰”字,实为不妥。《老子》文体为哲理散文诗,只求在不害义的情况下大体谐韵,并非有句必韵。为求韵而于经文中加字,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古本有‘知’、‘以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45_今译
最完美的犹如缺损一样,(但是)它的作用是不会败竭的。最充盈的犹如空虚一样,(但是)它的作用是没有穷尽的。最正直的犹如弯曲的一样,最灵巧的犹如拙笨的一样,最雄辩的犹如口吃的一样,最赢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古本‘为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5_述评
任继愈云:“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思想。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,实质上却又是一种情况。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。在政治上不要妄为,只要贯彻了‘无为’原则,才能取得成功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4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无‘知’字,‘靖’作‘静’。”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无‘知’字,王弼本并无‘以’字,李约、薛致元同王弼,《谷神子》作‘能清能靖為天下正。’”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6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文选》扬雄《解嘲》注引作‘知清知静,為天下正’··两句皆四字,以‘静’与‘正’為韵也。”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无‘知’字,‘正’作‘政’。罗卷无‘知’字,‘静’作‘净’,当从之。易州、臧疏、及《治要》引无‘知’字,‘為’上有‘以’字。各本及《文选·东征赋》注引作‘清静為天下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人君清虚恬静,则可勝外物之纷扰,故曰:‘清静可以為天下正。’正者君也,长也。帛书甲本‘清静’下有‘可以’二字,语意较足,今据补正。河上、王弼本作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脱二字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敦煌己本作“正”而不作“政”,武内义雄误校云“作政”。张舜徽说经文有“可以”二字,是也。又,“正”,实为标准的意思。黄生《字诂》云:“予考正之為字本训射的,文从一、从止。射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10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万物因之(静)以生,生托静而起,故知静為生本,亦為躁君。取喻大成大满,由能缺能冲,所以无弊无穷,而致生尔。夫能无為清静者,则趣生之本。此劝人当务静以祈生,不当轻躁而赴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11_范文元
范文元云:“清静者生之根,故知清静者以為天下之正也。体道者成而若缺,满而若盅,直而若诎,巧而若拙,辯而若訥,亦无出于清静矣。虽然,人岂有静而不动者哉?但不可躁暴,常当以清静為正尔。...
《老子》45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:缺、敝韵(祭部,敝音蹩),沖、窮韵(中部),屈、拙、訥、熱韵(脂祭通韵,屈叶音缺,拙叶音棁,訥叶奴月反),静、正韵(耕部)。
《老子》45_音韵_02_邓廷桢
邓廷桢谓缺、弊韵,云:“‘弊’音在祭部,‘缺’,则祭部之入声也。”
《老子》45_音韵_03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弊’,叶韵作‘鳖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