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31页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侯王’,古本作‘王侯’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64_09_校笺_05_王弼

王弼云:“当以慎终除微,慎微除亂。而以施為治之,形名執之,反生事原,巧辟滋作,故敗失也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51_08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范说是也。“玄”,幽深、奥妙。《说文》云:“玄,幽远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玄,胡渊切,幽远也,妙也。”“玄德”即幽深、奥妙之德。古棣谓:“‘玄’训远,取玄祖之‘玄’义,故‘玄...
04610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“有”借作“又”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同帛书甲本。范应元本“兵”后有“者”字,作“用兵者有言曰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遂...
02514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6_清世祖

清世祖注云:“此章借大國、小國,以喻知道之人,宜谦宜静也。為大國者,能自卑下,则可以合天下之交。其下者,譬如牝然,牝者以静而勝其牡者也。惟静惟下,而牝以勝。知道者法之,故以大國而下...
03713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7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忽乎若晦’,或云‘淡乎其若海’,非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满堂’,古本作‘满室’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无纁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苏辙本、邵若愚本、...
02615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彼’谓禮義也,‘此’谓道德也,圣人去禮義之浮華,取道德之厚實,故云‘去彼取此’。”
0577

《老子》36_音韵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將欲拾之,必古張之;將欲弱之,必古强之;將欲去之,必古與之;將欲奪之,必古予之。是謂微明。柔弱勝强。”張【tǐan】、强【gǐan】、與【ǐa】、予【ǐa】、明【mian】、强【gǐa...
04610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奇’,诈也。人君不正,下虽正,復化上為诈也。善人皆復化上為訞祥也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非道也哉’,李如字。兴叹之辞,非助语。司马上有‘盗誇’字。”
05715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8_王卡

王卡云:“道藏河上公本‘隣’作‘鄰’。《广韵》:‘隣,俗鄰字。’”
03110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人之輕死’,纂微、司马、清源、程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‘以其生生之厚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以其求生之厚’,下无‘也’字。苏、叶只无‘也’字(引者按:作‘以其生生之厚’...
0377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本无‘无名之樸’四字。”水海按:陆德明所见王弼本直作“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”,似王弼本不重“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”句。但今王本有“无名之樸”四字。
09810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2_奚侗

奚侗云:“《说文》:‘企,举踵也。跨,渡也。’段玉裁云:‘跨,谓大其两股间以有所越也。’企而立者不可以久立,跨而行者不可以长行。盖任智尚力,违乎自然者,必至求得反失。”又云:“各本...
0757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应有此句。据《韩非子·喻老》和帛书甲、乙本可知,先秦两汉,此句尚有,到魏王弼时,此句已脱;所以,至唐陆德明所见王本已不全矣,故陆亦脱此句。又,孙诒让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引‘可...
0427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四句,帛书甲本第一句“其”后误脱一“鋭(简作锐)”字;第二、三句同此;第四句作“同□□”,损掩“其塵”二字。帛书乙本第一句“鋭”假作“兑”(上古二字皆为月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...
05111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4_吕吉甫

吕吉甫云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言而知其所以言,则言出於不言,而听之不闻矣,故曰‘希言’。希言者,以道言也,故曰‘自然’。”
0568

《老子》57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以正治邦,以奇用兵”,邦【peon】,东部;兵【pian】,阳部。东部【on】和阳部【an】,都是阳声韵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东阳合韵,邦、兵押韵。“以无事取天下,吾何...
05215

《老子》53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知,支部,懈,锡部,支锡通韵;畏,微部,夷,脂部,微脂合韵。除、蕪、虚、餘、竽,鱼部,道,幽部,鱼幽通韵;采,之部,食,职部,之职通韵。(竽,鱼部,也,之部,之鱼合韵。)
04111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8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遺’,借为‘匱’,不足之意。《礼记·祭义》‘而穷老不遺’,《释文》‘遺,本作匮’,是其证。”于省吾曰:“按‘遺’应读作‘匱’,二字均谐‘贵’声,音近字通。《广雅·释诂》...
0578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以上三说均是。‘不可為也’下,当增‘不可執也’一句。按:《老子》‘器’字,用為万物之代名。二十八章:‘樸散則為器;’言樸散則為万物也。六十七章:‘故能成器长;’言故...
0285
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下德之人,不求反其本性,而于性外求德,既得性外之德,则坚守勿失,而终失去本性,故曰‘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’”
0359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9_饶宗颐

饶宗颐云:“‘唯之與何’,‘何’字他本并作‘阿’,惟伯希和目二三二九号古写卷作‘何’(据唐文播《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卷斠记》)。玄本同各本作‘阿`。”
04610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7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加’作‘若’,又一本作‘争’。遂本‘加’、‘若’二字两存,又敦、遂二本作‘哀者勝’。”
0549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2_想尔注

想尔注云:“道有以来,更閲終始非一也。甫者,始也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2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於’,甲、乙本皆缺此字,通行本、傅奕本皆有。今据补。”
05611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者’字。”
0675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‘誠’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02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