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32页

《老子》69_音韵_02_江有诰

江有诰《唐韵四声正·二十三锡》云:“敵”,徒历切。按古有去声,当与真部并收。《老子·玄用篇》“仍”与“敵”与“臂”叶。
0539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说文》:‘歇,息也;一曰气越泄。’段注:‘泄,当作渫,此别一义,越渫犹漏溢也。《七发》曰:精神越渫,百病咸生。李引高注《吕氏春秋》曰:越,散也。引郑玄《毛诗笺》曰:渫...
03810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0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以順衆父’,通行本作‘以閱衆甫’。——‘父’、‘甫’通假。‘衆甫’,王注:‘物之始也。’而‘閲’训‘容’。其义為‘以容万物’。然甲、乙本皆作‘順’。许书‘理也’。其说...
03311
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也’,一无‘也’字。”
0357
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貴以賤為本’,司马‘以’上有必字。”
0559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9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此幢存字无几,中惟‘喘者不文’句(按‘文’字为‘久’字之误),为今世所传版本及他石刻所无。易州‘李者’,‘李’,原刻偏右,疑是‘’字失刻左半。严作‘牵’,谓当是‘夅’,...
0767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“褐”下皆有“而”字,正与严遵本、敦煌壬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同。有“而”字义足。 又,“褐(hè)”,乃《老子》书所用楚方言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注云:“楚人谓袍为...
02613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是其以賤為本也,非歟’,王弼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此非以賤為本邪,非乎’。今从古本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盛德若愚,昔贤通议。矜炫名器丑行(注谓‘矜炫行能’),则人所鄙薄,坐招嗤诮,自矜虽欲求益,胥怨,物不推長,故云自矜不長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遂州本无‘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’二句,同此石(景龙碑)。今按:《广雅·释诂三》:‘病,难也。’《论语》‘尧舜其犹病诸’,孔注:‘犹难也。’‘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’...
04415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作‘禄禄’,各本作‘琭琭’。‘若’字,范同此,各本作‘如’。《御览》五十一引作‘落落’,各本作‘珞珞’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曰:‘不碌碌如玉,落落如石,’注曰:‘此老...
05415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(景龙碑本)‘或’下‘有’字,各本无。遂州本‘有’下无‘或’字。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‘或,有也。’知‘或’、‘有’古通,其中必有一字衍。疑此‘有’字乃‘醜’字一音之转...
03913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3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无狎其所居,无厭其所生’,今从傅本。马叙伦说‘··柙、匣均有閉距之义’。乙本‘伸’即为‘狎’或‘柙’字,甲本‘閘’亦有閉距之义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张说是。以上就“上士”、“中士”、“下士”识道不同的三种士人进行对比,“识之深者,行之笃;识之浅者,或行或不行;全不识者,惟相與非笑而已。其意以为至道赜奥,本非人人所易喻。...
0475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窪’,乌瓜反,简文:乌麻反,顾云:洿。‘蔽’,必世反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72_音韵_02_水海

水海按:“民之不畏威,則大威將至矣。”威【ǐwei】,微部;至【tǐēt】,质部。微部【ei】和脂部【ei】主要元音相近,而韵尾相同,可以旁转;脂部【ei】和质部【et】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对转...
04010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“谷”作“浴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乙本释文。两“如”,他本皆作“若”。熊刻王弼本、白文本“大白”作“太白”,谓“上德若谷,太白若辱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...
0448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慎子·外篇》引,惟无‘是以’二字,與傅奕同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1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繟’,《说文》:‘带缓也’,引申有宽缓谊,与下‘恢恢’相应。或作‘默’,或作‘坦’,皆非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質直若渝’,李‘渝’羊未切,变也。司马‘真’作‘直’。”按:彭氏《道德真经集注》载经文为“質真若渝”,而《道德真经集注·释文》则作“質直若渝”。
0347
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4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只為推功于物,不自矜夸,故德行長远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全损,后句作“奈何以殺愳之也”,“愳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惧”,通行本作“惧”,《说文》:“惧,恐也。愳,古文。”《集韵·遇韵》:“惧,古作愳。”《甲本释文》已...
0578

《老子》41_13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无名’,非一章‘无名,万物之母’之‘无名’,乃包括上文‘若昧’,‘若退’,‘若55德篇校笺译评纇’,‘若谷’、‘若辱’,‘若不足’,‘若偷’,‘若渝’,‘无隅’,‘晚成...
0505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故成全而歸之’(景龙碑本),遂州本与此石同。‘成’当作‘誠’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二引古《老子》出‘成’字,作盘;又出‘誠’字,作。经文‘成’字共十七見,‘誠’字只此...
010315
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吾得而殺之’,傅本与之同,其他传本皆作‘吾得執而殺之’,多一‘執’字。按‘得’字本有执、捕之谊,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‘初,缪公亡善马,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...
05015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8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有’,和一章‘有名萬物之母’的‘有’相同。但和二章‘有无相生’及十一章‘有之以为利’的‘有’不同。二章与十一章上的‘有’,是指现象界的具体存在物;而本章的‘有’,是意...
03911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6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希,罕也。希言,即贵言之意。谓太上以自然之道化民,不為言语条教,故化成可久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无‘夫’字。‘其手’御注、王弼作‘其手矣’,河上作‘其手者矣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作“希有不傷其手矣”,宋刊河上公本作“希有不傷手矣”,与严可均所见本不同。
0267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损掩,今据傅奕本校补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、范应元本等通行本“衰”作“抱”,谓“萬物負陰而抱陽”。《文子·上德篇》、《淮南子·精神训...
0428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者’字。”
04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