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37页
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6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既为帝王、國主,慈有苍生,视物如子,故云‘之母’。德行虽高,功成不处,无为虚淡,故可長久矣。”
02512
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诸家之说可备参。“夫何故也?”,是设问:何故動之死地也?“以其生生也”,是回答:因过于看重生道(生命),违道忤乎自然,妄行失纪所导致。老子认为:过于看重生道会遭到死亡的结果...
0535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5_李荣

李荣云:“‘道生一’,虚中动气,故曰道生元气。(元气)未分,故言一也。‘一生二’,清浊分阴阳者也。‘二生三’,运二气三才。‘三生萬物’,圆天覆于上,方地载于下,人生统于中,何物不生...
0278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還’,《释文》‘音旋’,范应元云:‘還,句缘切;经史旋、還通。’按:‘其事好還’,謂兵凶戰危,反自为祸也。”又云:“按:《汉书·严助传》引《老子》‘焉’作‘之’。師古...
05210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8_王昶
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莽其未央’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勤’作‘懃’。”按:罗卷本作“勤”。
04410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2_想尔

想尔注云:“精结成神,阳炁有馀,务当自爱,閇心绝念,不可欺阴也。驕欺,咎即成。又外说乘权富貴而驕世,即有咎也。”
0878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引‘故《老子》曰: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’與诸本均同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是“為”字被动句。“為天下貴”,即被天下人所尊貴。因前文曾问“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?”下面回答“不謂求以得,有罪以免與”的内容后,自然说“故為天下貴”,前后文有问有答,文...
03614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柔弱勝剛强’,按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柔勝剛,弱勝强’。”
0557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鎮以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黄、程并‘镇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或呴或吹’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本上句作‘則可以寄於天下’,下句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云:“所以得遂其无為者,能圖其難於易之时,為其大於細之时也。天下之事,始易而终難,始細而终大。终之難起於始之易,终之大起於始之細。故圖之為之於其易、細之始,则其终可不至於難,可...
03112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’九字为句,乃设为问辞以晓人也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6_饶宗颐

饶宗颐云:“‘卅幅’,‘卅’字惟玄本(索洞玄本)同,他本并作‘卅’。敦煌本成玄英《老子开题》云:‘古有三十分為二文,今时卅总為一字,有此离合,故少一文也。’按:系师葛本不足五千言,...
0328

《老子》06_音韵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陈柱说:‘此文牝读匕,与死为韵;然牝亦读毗忍切,则又可与門韵,是又通为一韵矣。’并谓这是《老子》书中‘以双声对转之韵,而为转韵之法也。’陈说非是。诗不是让人看的,诗的韵脚...
02613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魚脱於淵,则必见失矣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3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傅本‘音’作‘言’,与各本全异。”
0717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文选》江文通《杂体诗》注引无‘萬物’一句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”;帛书乙本即作“天罔怪怪,疏而不失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恢恢’,河上公注‘甚大’。按《说文》‘(guài)...
05612

《老子》02_今译

天下之人都知道了美的东西是美,也就知道了丑的东西是丑了;都知道了善的事物是善,也就知道恶的事物是恶了。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;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形成;长和短相互对立而体现;高和下相互对...
0515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佐’,应作‘左’。王真作‘不以兵强於天下’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2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‘信’,息晋切。按古惟读平声,至汉人乃间读去声,当與真部并收。《老子·易性篇》‘善’、‘信’与‘淵’、‘信’叶。《虚心篇》‘其中有信’之‘信’與‘真’叶。”(《唐韵四声...
0486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道出言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道之出口’,傅奕作‘道之出言’,下‘視’、‘聽’、‘用’三句各本皆有‘之’字。”
0799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按:宋河上、寇、白、磻溪并作‘功成不名有’;臧疏、罗卷、易州作‘成功不名有’;《经幢》作‘功成而不名有’。成疏曰:‘故不有功名;’是成亦作‘不名有’。参...
04110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斵’作‘斲’,无‘者’字,无‘矣’字。惟馆本‘斲’作‘到’。···《文选·豪士赋序》注引无‘者’字,各本及《文子》引有。《豪...
04711

《老子》24_述评

本章节经文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,皆列为《道经》之第二十四章。帛书甲、乙本此章节排在第二十一章之后,当是第二十二章。照帛书排列,此章后便是“···不自视,故明;不自见,故章;...
04510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苏无‘也’字,林并无‘夫’字,赵‘也’作‘矣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《道德真经法》的经文有“也”字。
0497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无“民”前“夫”字,损掩一“治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和高明皆校“知”为“智”。而严遵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皆作“知”,与帛...
04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