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4页
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用两句古谚语,总结本章,又用这两句结束上篇(即《德篇》),意犹深长,用心可谓良苦!
04015

《老子》48_今译

求学者一天比一天增加(情欲文饰),闻道者一天比一天减少(情欲)。(闻道者的情欲)减少了再减少,一直达到(清淡、)不妄为的境地;(清淡、)不妄为就是没有因为什么欲望而作为。将要治理天...
02715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敦煌本与此石(景龙碑)同(作‘知’)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文当作“得”,“德”则是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端纽职部)。张舜徽谓“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德’”。按:“得善也”句,帛书甲、乙本“得”字皆损掩;“得信也”句,帛书甲本“得...
05115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2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或不盈’,俞氏樾据唐景龙碑作‘久不盈’,非也。景龙碑作‘久’,乃‘又’之误;或读碑者谛视未真耳。古‘或’字通作‘有’,‘有’字通作‘又’,三字义本相同。此文作‘或’,...
04015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谷神’,犹言虚灵也;‘不死’,犹言无极也;‘玄牝’,言其生物而不见其所以生也,謂虚灵无极。此乃生物之牝,而不见其所以生,故曰‘玄’。‘谷神’二字,傅奕云:‘幽而通也。...
05115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果而勿强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达真、陈、清源并上有‘是’字,黄、程上有‘是謂’二字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3_奚侗

奚侗云:“建谓建德,抱谓抱德。善建德者,外物不能动摇,故云不拔;善抱德者,一心未尝间断,故云不脱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1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有’给人便利,‘无’发挥了它的作用。依王弼的注是:‘有’所带给人的便利,只當它和‘无’相配合时才显示出它的用处来(‘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’)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今同帛书甲、乙本校勘,甲、乙本均作‘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贺人’;尤其是甲本,在‘美言可以市’之后,而有一逗。说明自古以来即如此断句,王弼等今本既无也无误;而俞、奚之说非是...
05415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“无味”之“味”作“未”,则為“味”的古字,《说文》云:“未,味也。”帛书乙本作“為无為,□□□□□□”,损掩后两句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《文子·...
04815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4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:‘觀’下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有‘其’字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4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故慎終若始’,下句‘則’后三字损掩;乙本作‘故曰:慎終若始,則无敗事矣’。诸通行本俱作‘慎終如始,則无敗事’,无‘故曰’或‘故’字。今从帛书乙本,著录‘故曰...
03015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不分章,张松如说是。吴澄本此节即连“大上”一节,并未另分章。然而“故”字,此处似非承接连词。《词诠》卷三云:“故,提起连词。”其无義,仅有提起下文之作用,不当“...
04115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舍後且先,先则人怨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有已’即‘有以’。《说文》:‘已,用也。’隶亦作‘目’,作‘以’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已,吕也。’郑注《考工记》曰:‘已或作以;’注《檀弓》曰:‘以與已字本同。’《荀子...
05315
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御览》二引同此(指傅奕本作‘天无以清將恐裂’)。‘裂’当作‘列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列,分解也。’今通用‘裂’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明”误作“章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当作‘不自示故章,不自見故明’,方与上文合。乙本不误。”帛书乙本“見(简作见)”后有“也”字,謂“不自見也,故明”。今通行本皆...
02815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若使常畏死’,御注、高翻‘使’下有‘人’字,河上、王弼有‘民’字。”水海按:顾欢本河上公注云:“当除己之所残尅,而教人去其利欲之心也。”疑河上公“民”作“人”。敦煌唐...
05015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葛、苏、赵无‘故’字。‘崇’,各本作‘終’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尚名好高,其身必疏。贪貨无厌,其身必少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者’字,下四句同。古无‘轍’字,《庄子·天地篇》所称‘車軼’亦即‘轍’也,是借字,实应用‘徹’耳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將取於天下者’,古本如此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01_音韵_03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道、道、道,幽部。名、名、名,耕部。始、母,之部。欲、欲,屋部;眇、噭,宵部。出、謂,物部。玄,真部;門,文部;真文合韵。
02815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辙、林希逸无‘之’字。”
05415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古本作‘功成不處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,□器也,非可為者也”,损掩“天下,神”三字,而句首当无“夫”字;帛书乙本同此三语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楼正本、...
03415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“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”,即《老子》故本也。张之象刻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皆与帛书乙本合,以证帛书本不误也。又:“以”,犹“又”也。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...
03715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刘说本《韩非子》,虽辨而曲。王先慎曰:‘《德经》: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。河上公注云:徑,邪不平正也。此大字衍。’又‘徑’字,严(遵)本作‘逕’,景龙、御注皆作‘俓’。《意...
03515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1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與’为‘舉’初文,取‘與’字当作‘予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予,推予也。’今亦通用‘與’。后同。”水海按:帛书本正作“予”。
056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