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4_河上公
河上公注曰:“國、身同也。母,道也。人能保身中之道,使精气不劳,五神不苦,则可以長久。”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0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將欲去之,必固舉之’,按:帛书‘舉之’,字作‘與之’,‘與’、‘舉’古通用。‘舉’與‘去’正为对。后人以下‘予之’,一作‘與之’,因‘與’字叠见,遂臆改上‘與’作‘興...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丙本无‘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3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烹’,普庚反,不当加火。‘小鮮’,‘鮮’音仙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8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云:‘处小弱而重自卑,謂損弱勝强也。’是《老子》古本‘柔’当作‘損’,‘强’上无‘剛’字。‘弱’即小弱,‘損’即自卑,言以自卑及小弱勝强也。其作‘柔弱’...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古’者,指泰初时期天地未辟以前而言,与後人通常所謂‘古时’不同。天地未辟,一无所有,老子於一章謂之‘无名’,於此章謂之‘古’或‘古始’,其谊一也。‘有’為老子特创名词...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7_老子注释
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云:“‘非’,不但。四句义为:不但鬼不灵验,神也不傷害人。不但神不傷害人,‘聖人’也不傷害人。”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6_唐玄宗
唐玄宗注疏云:“脱,失也。夫鱼之在水,猶人主秉权,魚失水,则为人所擒,权道假示非其人,则为小人所窃弄,而为诈谲矣。”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古之善為道者’,按: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注引作‘道’。依河上注,盖河上亦作‘道’字。范、易州、罗卷、臧疏、磻溪、唐写卷子残本、赵写、馆本、张之象并作‘士’。成疏曰:‘故...
《老子》60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鮮,元部,神,真部,真元合韵;神、人、人、人,真部,焉,元部,真元合韵。
《老子》36_今译
将要收缩他,必须姑且扩张他;将要削弱他,必须姑且增强他;将要除掉他,必须姑且亲近他;将要使他丧失,必须姑且使他获得。这就叫做深邃的预见。柔弱能战胜刚强。鱼儿不可以离开深潭,国家权力...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0_奚侗
奚侗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‘豫兮’,王弼本作‘豫焉’,與下文‘猶兮’、‘儼兮’等句不律,兹据《文子·上仁篇》及宋河上本改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:‘豫兮其若冬涉大川者,不敢行也。···...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6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天下之牝,牝常以静勝牡’,一无下‘牝’字。‘以静為下’,一无此句,一作‘以其静為之下’。”水海按:楼正本即无下“牝”字,作“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”。高明误谓作“牝常以静...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本章弼注:‘吾將镇之无名之樸;’三十八章弼注:‘镇之以无名;’可证‘无名之’三字非衍文,马说非是。按:‘欲’,贪欲也。‘作’,起也。《说文》:‘鎮,博壓也。’‘无名...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“嚴”、“儼”通。“嚴”,嚴肃,端庄,恭敬。《玉篇·吅部》:“嚴,鱼杴切。敬也。”《礼记·祭礼》“嚴威儼恪,非所以事亲也”,孔颖达疏:“嚴谓嚴肃。”“儼”,庄重,恭敬。《尔...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大者宜為下’,一无‘故’;一作‘為之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12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守道,则萬物將同此自然之化。其有不顺不同此自然之化者,必作。作者,变也。变者则以此道鎮之,则静,静则自然而正。鎮静,难言也。夫將不辱,不失也。自来以鎮静而免大祸,挽大难...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渾兮其若濁’,渾,上声。”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后句“保”前当无“不”字。马叙伦、高明说是。朱谦之说非是。此二语是继续申说“道”的功用的,其主词仍为“道”。若以“善,人之宝;不善,人之所不保”断句,则“善”、“不善”分别...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9_吴澄
吴澄云:“濁者,動之时也,動继以静,则徐徐而清矣。”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’,‘何’下一有‘也’字。一无‘何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0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‘故能蔽不新成’,按:‘蔽’字與‘新’对言之,‘蔽’即‘敝’字。下文‘弊則新’,《释文》作‘蔽’。《论语·子罕》‘衣敝缊袍’,《释文》‘弊本作敝’;《庄子·逍遥游篇》‘...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因成循故,无所造作。不预设备,除烦省事也。深思远虑,味道意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吾以是觀其復’,王弼本作‘吾以觀復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吾以觀其復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4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細’作‘小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苏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蒋锡昌云:“苏作‘静曰復命’。”据苏本经文作“静曰復命”。据苏氏注文:“天之命曰命,以性接物而不知其为我,是以寄之命也。此之謂復命。”知苏作“...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10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聖人临深履薄,防微杜渐,早於从事,圖難於其易,故无難事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”或“芒”。作“妄”、“忘”者,实皆假“帝”(上古三字皆为明纽阳部)为之尔。周生春、古棣即校为“”,但古棣谓“”为“妄”的古字,则非。西周晚期的《毛公鼎》...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全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。敦煌庚本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為之於其未有,治之於其未亂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於”作“乎”,无两“也”字,谓“...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苏、葛、林、赵‘殁’作‘没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