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河上公注云:“治身治国安静者,易守持也。”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安,静也;持,守也。”则释“持”为“守”,即保持、维持之义。然而,本章节前面数语讲的都是“事豫则立”的问题,似乎...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之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遂州本两处“乃”字皆作“能”,“王”作“生”,謂“容能公,公能生”。景龙本、(唐)李荣本作“容能公,公能王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□□毫末”,前语全损,后语损掩“生於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作“□□□木,作於毫末”,前语损掩“合抱之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《乙本释...
《老子》16_音韵_03_顾炎武
顾炎武云:“‘明’,武兵切。古音谟郎反,今以字母求之,似当作弥郎反。《诗经·东方未明》音章:‘东方未明,颠倒衣裳。’《老子》:‘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’‘不自见故明,不自是故彰。’‘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苏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水海按:苏辙本经文有“是以”二字;其注文云:“沿亂祸福之来,皆如彼三者,积小以成大。聖人持之以无為,守之以无執,故能使福自生,使祸自亡。”据注文苏...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其次”,指次一等的君主。又,通行本作“親而譽之”或“親之譽之”,其义皆与帛书本“親譽之”同。全句意即:次一等的君主,民众親近他、赞美他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其德可见,恩惠...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2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河上本作‘復’,诸家作‘備’。‘備’,防也。衆人執滞有為不能忘學,故執學者以防众生之祸患也。”(顾本成疏)。水海按:卷子成疏云:“‘復’,河上作‘備’。”察今存河上本则...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8_王念孙
王念孙云:“按:无下‘焉’字者是也。‘信不足’为句,‘焉有不信’为句。‘焉’,于是也。言信不足,于是有不信也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篇》注曰:‘焉,猶于是也。’《聘礼记》曰:‘及享发气焉...
《老子》64_述评
《老子》在这一章节里谈了一些发展、变化的观点,他又以发展变化的辩证观点作为自己“无为”政治主张的哲学基础,所以有人指出老子这一章是明无为之旨(魏源语)的。 老子指出,“其安也,易持...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无‘皆’字,‘曰’作‘谓’。葛、苏、赵‘曰’亦作‘謂’。各本‘不’作‘自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易顺鼎说是也。此宜作‘福’。《荀子·大略篇》云:‘天子即位,上卿进曰:如之何忧之长也!能除患则為福,不能除患则為賊;’亦‘福’、‘賊’并举為韵。敦煌二本‘福’作‘德’,...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8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‘智惠出,有大僞’。按:‘惠’当作‘慧’。《释文》本作‘知慧’,《说文》:‘惠,仁也,从心从重;’‘慧,儇也,从心彗声;’‘惠’、‘慧’不同。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‘好行小...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然後乃至大顺’。……吴‘乃’作‘酒’。张嗣成作‘然後乃至於大順’,白作‘然後乃知大順’。……伦谓‘至’字盖注家释‘復’字者,当删。”
《老子》18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姚文田谓:義、僞韵(十一麻去声)。邓廷桢谓:廢、出亦韵,云:“‘出’,古音读若《易经·鼎·初六》‘鼎颠趾、利出否’之‘出’。‘僞’,古音读若譌,《尧典》‘平秩...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亓欲先□□,必以亓身後之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损掩“民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...
《老子》19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巧利本欲以便民,而其末必至挠民,盖巧利之习胜,则寝失淳朴之风也。上攻巧利,则下多奸贪,以至為盗,故絶弃世俗之所谓巧利之事,则盗賊无有矣。盖聖知、仁義、巧利非乱天下,而...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猒”。“猒”(yàn)與“厭”為古今字。《说文》谓“猒(猒)”“从甘、从肽”。段玉裁《说文注》:“‘厭’专行而‘猒’废矣··‘猒’、‘厭’古今字。”其本义為...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6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按:‘見’、‘导’谊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‘踰年历岁,未得一城;’《战国策·赵策》‘得’作‘見’,可证。《说文》:‘导,取也。’‘見素’与‘抱樸’,‘少私’与‘寡欲’,...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有車周无所乘之,有甲兵无所陳□”,前句“舟”,音假为“周”(上古二字皆为章纽幽部),后句“之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前句作“又周車无所乘之”,“有”通...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10_楼于烈
楼于烈云:“‘唯’,唯諾。‘诃’,《说文》:‘大言而怒也。’原为‘阿’,据刘师培、易顺鼎说校改。易说:‘唯’、‘阿’义同,于文不合,疑‘阿’当作‘呵’。按刘、易之说是。据长沙马王堆...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犬’作‘狗’。‘國’字,《魏都赋》注引作‘里’。‘犬’字,潘,柰卷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及《治要》引作‘狗’,《经幢》作‘猫’。‘聲’字,磻溪作‘音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8_王昶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莽其未央’。”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善□□□,□者不善”,前句损掩“者不多”三字,后句损掩一“多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皆校补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缺字据乙本补。严遵本作‘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’。通行...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而春登臺”,“而”,今通行本多作“如”,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七:“而,猶若也。若與如古同声,故而训为如,又训为若。”《周易·明夷》“君子以莅衆,用晦而明”,虞翻注:“而,...
《老子》81_今译
真实的言语不华丽,华丽的言语不真实。有真知的人学问不广博,学问广博的人没有真知。善良的人不多积财货,多积财货的人不善良。圣人没有私积的财物,他尽量把财物施舍给别人,自己反而越富有;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咳”(hái),《说文》徐铉注音为“户来切”,上古匣母之部【xe】。《说文·口部》:“咳,小兒笑也。从口,亥声。孩,古文咳,从子。”沈涛《说文古本考》:“‘咳’,《...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寳而持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‘寳’并作‘保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以前后文例之,不当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儉’约也。儉约,故能不暴殄天物,而使天下不尚奢侈,家给人足,可谓廣矣。”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1_校勘
以上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及《黄帝内经·太素》卷二《顺养篇》杨上善注文、《周易集解·乾九家易》、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所引并同乙本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