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252页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4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好静’,当作‘清静’。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‘李耳无為自化,清静自正’可证。”
02415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靖’,按:各本及《文选·秋声赋》注、《答何劭诗》注引并作‘静’。此是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‘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’,王弼等诸本经文同此而无‘故’字。据经文内容分析,当从帛书甲本为是。按本章经文共分作三段:第一段讲生命與名、生命與财貨,何者为親...
0246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2_孙鑛

孙鑛云:“‘不可’,一作‘不敢’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乃至’,古本作‘乃复至’。一上有‘然後’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是以’二字衍文,盖后人所加。”
02410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、王羲之本、赵孟頫本‘為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又《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在‘為之’句下,王注有‘為造为也’四字,他王本脱去此句。”
02411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作‘譬道在天下’。吕等‘譬’下有‘道’字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去罷耳此”,“罷(简作罢)”為“彼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為歌部),“耳”是“取”的假借(上古“耳”為之部,“取”為侯部。因之部【a】和侯部【o】元音相近,故可旁转,...
02410
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7_钱钟书

钱钟书云:“‘大音希聲’。按:《庄子·天运篇》‘无聲之中,独闻和焉’,即此意。脱仿前说一四章之例,强为之容,则陆机《连珠》:‘繁会之音,生于绝弦;’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‘此时无聲胜有...
0246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太上之慈,视天下如一家,视万民如一身,天下共入于陶成之内,万物咸遂其生成之泽,是慈之量也。太上之儉,以无為而节天下之有為,以无欲而化天下之有欲,天下归于儉,则奢侈之风不...
0247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輕則失根(本),躁則失君’,言人君纵欲自輕,則失治身之根本;急功好事,則失為君之道也。”
02411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焉’字。”
0245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白、罗卷、臧疏‘故’字同此,各本无。《治要》引两‘尚’字作‘上’。罗卷‘凶’作‘喪’。”
02412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考工记》‘无、有’用為二名,‘无’指車轂内外空间而言,‘有’指車轂而言。有車轂而无空间,固不能利转;有空间而无車轂,亦不能利转。《老子》此‘无’,与《考工记》谊同;但...
02411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作’,动也。‘復’,音服,反也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易州‘以’作‘已’。各本‘我’上并无‘而’字,以下句例之,当有‘而’字。各本‘且’并作‘似’,潘同此(作‘且’)。‘啚’,各本作‘鄙’。按:‘有以’之‘以’,借为‘...
02413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,皆同帛书乙本。
0249

《老子》26_音韵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行,阳部,重,东部,阳、东通韵。臣,真部,君,文部,文真通韵。惟‘失臣’之‘臣’,当从《永乐大典》本作‘根’,以与首句相应,‘根’、‘君’為韵。”
0249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4_王卡

王卡云:“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强本‘舍’并作‘捨’。影宋本(宋刊河上公本)无‘其’,据道藏本补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舍其後己,但为人先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猫’,别体字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07_05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人以为私者,欲以厚己也。聖人无私而己自厚,故能成其私也。”
02412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赵写及《治要》、《文选·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》注引‘修’并作‘脩’,下同。‘修’是,‘脩’借。各本及《文选·经曲阿诗》注引‘之’下有‘於’字。罗卷上‘其’字...
0247
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乙本‘微眇玄達’,今本作‘微妙玄通’,‘眇’、‘妙’二字通用,‘通’、‘達’二字义同,此当从今本。”
0249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之;乙本作“亓□親譽之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次”损掩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帛书甲本。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顾欢本、御注...
02411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俞、陶之说非也。《文心雕龙·情采篇》曰:‘老子疾伪,故称美言不信;’是刘勰所见《老子》本作‘言’字。河上于此句注云:‘滋美之言者,孳孳华词。不信者,饰伪多空虚也。’又,...
02412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''而攻堅'句,与四十二章'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堅',语意正同。'堅'与'先'叶。水能怀山襄陵,磨铁销铜,故曰攻堅也。旧说'堅'、'强'二字连,则无韵。'水海按:朱谦之下句校为'而...
02412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2_陆希声

陆希声云:“无道之君,毒痛天下,原其所以,其恶有三:心见可欲,非理而求,故罪莫大焉;求而不已,必害於人,故禍莫大焉;欲而必得,其心俞炽,故咎莫重焉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9_司马光

司马光云:“有身始有患也,然则既有此身,则当贵之,爱之,循自然之理,以应事物,不纵情欲,俾之无患可也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功成事遂,百姓皆曰我不然’,按:易州‘功成’乙(逆)转,范、彭‘不’作‘自’。臧疏、易州、磻溪、寇、赵(秉文)无‘皆’字,‘曰’作‘謂’,‘不’作‘自’。白、张嗣成、...
02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