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40页
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、郑良树说是,张舜徽、古棣说非是。据查《道篇》“道恒无名”(通行本第三十二章作“道常无名”)任何传本都无作“无名之樸”的。第三十二章讲侯王守“道”之益,本章节则补充讲掌...
0619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猶兮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兮’字。”
03210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这三语还是继续用比喻说明“大国处下”的主张,言雌性常常以安静而勝过雄性,因为她能安静,所以最适宜处下。或云“要做到安静,就得居下位”(复旦本),因果颠倒,不合《...
0326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无名之楃,夫將不辱”,前句损掩“闐之以”三字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遂州本无“闐之以”三字,无“名”后“之”字,“...
06612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8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釋’作‘汋’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61_今译

大国的态度,就像是江海处于下流那样谦下;就像天下之母那样,处于雌柔的根本地位;就像江海那样,处于众流归附之地。雌柔的常常以沉静胜过雄强的;因为她沉静,所以最适宜处下。因此,大国用对...
03613

《老子》37_述评

本章节《老子》提出了“守道”、去贪欲、贵静等思想,其目的是建立理想的社会。老子认为,统治者如果能修心进“道”,清心寡欲,让人民自生自长、自化自育(但化育不能萌动贪欲),而不妄加干预...
08614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1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涛,甲、乙本皆作‘涛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作‘混’,河上公本作‘渾’。湷亦有混义。《说文》:‘憃,乱也。’涛即有水乱之意。马叙伦说:‘混当作溷。’《说文》:‘溷,混也。’形...
0466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俞说是也。六朝残卷、馆本、磻溪作‘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’,各本并作‘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’。譣弼注曰:‘故曰:美言可以市也。尊行之,则千里之外应之,故曰:可以加...
05614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濁以静,物则得清;安以動,物则得生。此自然之道也。”
03611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损掩,仅留一“古”字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“以”字无,“此”后有“道”字,“何”后无“也”字,作“古之所貴此道者何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严遵本、王弼本、顾...
0418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7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故能蔽不新成’,按:‘蔽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敝’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62_今译

“道”是万物的主宰,是善人的珍宝,也是不善人被保护的法宝。“美言”犹如美物能夺众货之价那样,可以取得人们的信赖;受人尊敬的行为(,对人们的影响),就像别人庆贺给自己的礼物那样珍重。...
0508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作’,动也。‘復’,音服,反也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1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夫萬物萬形,动作不同,及觀其歸復常在於本。《易经》曰:‘雷在地中,復。’復者,反本之謂也。故静则歸復,动则失本也。”
0379
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12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難事必先自容易之时,作之可也。”“大事必始从细小之时,為之可也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1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歸之於虚静,萬物同復於命。萬物不静、不能復命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3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按:‘持’,读‘自恃’之‘恃’。”
02711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8_黄茂材

黄茂材云:“真常之道,大无不包,知之者必有容宇宙之量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今本唯有敦煌庚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二“於”下有“其”字,同帛书释文本(按所损缺字数,帛书甲、乙本皆当有“其”字),而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引两“於”字作“其”,尚可说明西汉初《...
0357

《老子》16_音韵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常、明、王,阳部;凶、容、公,东部,阳东通韵。又:殆,之部;道、久,之幽二部兼入,之幽通韵。姚文田以常、明为一韵(十六庚平声),凶、容、公为一韵(一东平声)。邓廷桢...
0285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聖人无為’,一上有‘是以’,一无‘聖人’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其次親之,其次譽之’,傅奕如此。范与景龙、开元、道藏龙兴碑本、《永乐大典》王本,皆作‘其次親之譽之’。道藏、武英殿两王本则作‘其次親而譽之’。帛书甲本作‘其次親譽之’...
0897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乙本“復”前无“而”字,其他文字同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李约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道藏集註本、彭耜本、金时雍本、无名氏本“而”作“以”,谓“學不學,以復衆人之...
04811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有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。王弼作‘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,陆希声作‘信不足,有不信焉’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64_今译

事情处在安定(未起变化)之时,就容易掌握;事变尚未出现征兆迹象之时,就容易谋得解决;事物处于脆弱的状态之下,就容易被挥弃;事物尚在微细的情况之下,就容易散失。在事故没有发生以前,就...
0517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成功’,各本作‘功成’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卷子馆本、成疏‘福’作‘德’,‘德’字是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曰:‘开天者德生,开人者賊生;’是其例证。磻溪‘知’作‘智’,无‘也’字。六朝残卷同(指傅本作‘知’)。”
04013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智惠出’,王弼作‘智慧’,或作‘慧知’,非。”水海按:《宋张太守汇刻道德真经集注》本中王弼注出“智惠”二字,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王弼注出“智慧”二字,中华民国九年...
05312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东条一堂云:按一本无‘然後’二字。孙鑛《考正》亦云:‘今本无然後二字’。今按:稽康《养生论》注:‘《老子》曰:與物反矣,乃至大顺;’亦无‘然後’二字。”
057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