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敦兮其若樸’,按:唐写卷子残本同此。范、宋河上‘樸’并作‘朴’,易州作‘敦若朴’,臧疏作‘敦若樸’,馆本‘敦若撲’。成疏曰:‘敦者淳厚。’则成本亦作‘敦’。按:‘敦’...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赵作‘寵為下’,吕、苏作‘寵為下’,葛、林作‘辱為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疎而不漏’,各本作‘不失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“资(简作资)”假为“齎”(上古二字皆为精纽脂部,属同音假借;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齎,假借为资。”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同此两语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...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0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人君不重則不尊,治身不重則失神,草木之花叶輕故零落,根重故长存也。人君不静則失威,治身不静則身危。龙静故能变化,虎躁故夭亏也。”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7_吴澄
吴澄云:“‘歙歙’,缩意。王氏曰:‘心无所主也。’诸本‘歙歙’作‘惵惵’,或作‘怵怵’,皆恐惧意。惟王弼作‘歙’,以‘心无所主’释之,与上下文意协。‘歙’,音‘翕’;‘惵’,达叶切...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以上两句傅本、通行本则作‘致虚極,守静篤’,最后无‘也’字。帛书‘致’作‘至’,至、致古通。静篤,乙本作‘静督’,甲本作‘情表’,通行本作‘静篤’。今从通行本。《甲本释...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8_吴澄
吴澄云:“‘抑之’、‘舉之’二句言張弓。‘有餘’、‘不足’二句言天道。凡弛弓俯其体,則弣在上,弰向下;張之而仰其体,則弣向下,弰在上。是抑弣之高者,使之向下;舉弰之下者,使之在上。...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7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資貨’,与《韩非子·喻老》合。”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2_王纯甫
王纯甫云:“此章自‘兵者不祥之器’以下,似古之义疏浑入於注者,详其文义可见。”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恍兮惚兮,中有物兮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恍兮惚,其中有物’。”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4_劳健
劳健云:“《论语》郑注‘坦荡荡’,宽广貌。‘墠’训宽,是假作‘坦’。‘繟’字盖又从‘墠’字传写演变。故今河上本亦作‘繟’。《广雅》:‘繟,缓也。’词固可通,然与下文‘恢恢’义不相应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‘者’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有。”水海按:今见《韩非子》本无“者”字。顾广圻曰:“傅本‘下’有‘者’字,与各本全异。”顾氏所见《韩非子》本亦无“者”字,不知毕氏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域中有四大,而王處其一尊’,河上公、王弼句下无‘尊’字,有‘焉’字,‘處’作‘居’;河上公无‘而’字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无“而”字,宋刊河上公本则有此“而”字。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7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夫唯····’句,据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人物志·释争篇》皆作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多‘天下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0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欲’字。明皇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,陈象古、邵若愚同。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称晁氏云:‘明皇本作兒貴求食於母。’今检之则未确也。”
《老子》01_02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则作“恒”。但此“恒名”之“恒”,义乃同“常”(《说文》:“恒,常也。”)。《文子》亦为先秦故书,而作“常”,恐非汉世传写者所追改,乃因义同而通用也。 又,胡曲...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河上注曰:‘人能知道之常行,则日以明达于玄妙也。’是河上亦作‘日明’。··.·‘日’为‘曰’误。”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虽然“渝”、“輸”、“愉”、“媮”古通(上古四字皆在侯部),但《老子》当作“渝”,不当与前文“媮”等重复。 又,刘师培云:“上文言‘廣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’,此与并文,疑‘真...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8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殖’,甲、乙本皆作‘植’,《说文》无‘植’字,疑为‘殖’字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殖,积也。’殖即积累的意思。‘已’,止也。”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下義為之而有以為’,‘下’各本并作‘上’。‘上’字是。‘有’,臧疏误作‘无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9_吴澄
吴澄云:“含怀至厚之德於内者,有如婴儿也。上篇曰:‘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?’‘常德不离,复归於婴儿。’《孟子》曰:‘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。’苏氏曰:‘老子言道德,以婴儿况之者,言其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8_陈柱
陈柱云:“《说文·大部》‘大’下云(见吴氏所引文),许慎所见,作‘人亦大’也。段玉裁注云:‘《老子》: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··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。’则段氏本疑亦作‘人亦大’...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8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古之所謂‘曲則全’者,豈虚言也哉?’第一句,帛书乙本缺‘則’字,作‘曲全’,显然是抄漏了。‘豈虚言也哉’,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如此;河上公本、王弼本无‘也’字;想尔本作‘豈...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非以其无私耶’,河上、陆作‘以其无私’。古本‘非’作‘不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《老子翼》的经文作“非以其无私邪”,而其《考异》引经文却作“非以其无私耶”。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想尔本“芻狗”作“董苟”,《干禄字书》谓“萋”同“芻”,实同魏《涼州刺史元维墓志》的“董(蒭)”字;“苟”则为“狗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见纽...
《老子》60_述评
这一章节主要也是讲的治政问题。 老子认为,治理国家要“清静无为”。他说“治大国若亨小鲜”。“亨鱼烦则碎,治民烦则散,知亨鱼则知治民矣。”(《毛传》)老子在这里就是用“煮熟小鱼不能常...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8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:作‘堅强’者是也。‘堅强處下’,与下句‘柔弱處上’对文。作‘强大’則不类矣。……”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8_河上公
河上公云:“甚愛色,费精神;甚愛财,遇祸患。所愛者少,所費者多,故言‘大费’。生多藏于府库,死多藏于丘墓。生有攻劫之忧,死有掘冢探柩之患。”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美言可以於市,尊行可以加於人’,‘於市’字上疑脱一字。‘市’,交易之所。‘加’,益也。美而言之,则可以和於市;尊而行之,则可以益於人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