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48页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赵‘君子’作‘聖人’。各本无‘其’字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‘是以’作‘故曰’。白、张嗣成、张之象、臧疏‘君子’并作‘聖人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》引同此(作‘君子’)。成疏曰:‘言君子達人終日行化。’则成亦作‘君...
02814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7_洪颐煊

洪颐煊云:“河上注:‘輜,静也。聖人終日行道,不離其静与重也。’按《文选·东京赋》‘終日不離其輜重’,薛综注:‘輜重,車也。’李善注:‘张楫曰:輜重,有衣之車也。’言聖人終日如处衣...
0506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奚侗曰:‘君子谓卿大夫、士也。说见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注,对下万乘之主言。’按顾本成疏,成作‘君子’,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亦作‘君子’。‘聖人’乃理想之主,应深居简出,以无為...
0376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磻溪、楼正、高翻、王羲之本并同(作‘君子’)。高本汉本无‘是以君子’四字。又御注、景福二本‘輜’作‘’,罗云:‘乃輜之别构。’”又云:“洪、徐之说是也。方日升《韵会小补...
03210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重”,指军旅的重車,载重車,輜重車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重至於邲。”杜预注:“重,輜重也。”又《襄公十年》:“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。”孔颖达疏:“重者,車名也。载...
04511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0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人君不重則不尊,治身不重則失神,草木之花叶輕故零落,根重故长存也。人君不静則失威,治身不静則身危。龙静故能变化,虎躁故夭亏也。”
02511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凡物,輕不能载重,小不能镇大。不行者使行,不动者制动。是以重必為輕根,静必為躁君也。”楼宇烈云:“‘躁’,借為‘趮’,《说文》:‘趮,疾行也。’躁动对静而言。《周易·恒...
0418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改、殆、母,之部;道,幽部,此之幽通韵。遠、反為韵。《论语》中《子罕》逸《诗》,《楚辞》中《离骚》、《国殇》、《哀郢》,皆有旁证。又,‘强名之曰大’之‘大’字,与下五‘...
04413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根,本也。草木花叶之花叶輕,花叶禀根蒂而生,則根蒂躁,既重為本,故曰‘重為輕根’。夫重則静,輕則躁,躁則静輕者根,則静為躁者君矣。是知重有制輕之功,静有持躁之力,故权...
05014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有物昆成,先天地生。蕭呵漻呵,獨立而不垓,可以為天地母。吾未知其名,字之曰‘道’。”成【zǐen】、生【fen】為韵,二字皆為耕部。蕭【sieu】、漻【lieu】為韵,二字皆為幽部。此...
03711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3_魏源

魏源云:“根本必重於枝叶,君上必静於臣下,故取以喻也。躁者,动之甚也。車行日五十里,师行日三十里,以輜、重在后,不敢远離,是輕之本乎重也。雖有榮華游觀之地,而不及超然燕處,是动以静...
03510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成、生,耕部。漻,幽部;垓,之部,幽之合韵;母,之部;道,幽部,之幽合韵。大、逝,月部;遠、反,元部,月元通韵。大、大、大、大、大,月部;一,质部,月质合韵。天,真部;然...
03514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4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重谓己身,輕谓天下。静谓无為,躁谓有為。身治而后天下治,无為而后能有為。故身為天下事物之本,无為又理烦治剧之主,君即主也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25_今译

有个物质性的东西,浑然一体,它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。它寂静无声,清虚无形。它独立无二,而且长存,无边无际,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,给它取个小名叫做“道”。我再勉...
0337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5_钱钟书

钱钟书云:“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君’;注:‘不行者使行,不动者制动,是以重必為輕根,静必為躁君也。’按《周易·复》:‘复其见天地之心乎’王弼注:‘复者,反本之谓也。天地以本為心者也。...
04212

《老子》25_述评

本章节是老子对“道”本体及运动特性、作用等的集中描述。可以说是老子的“道本体论”的重要章节。 曾经做过史官的老子,有记录和观察天象的实际活动;因此,他对于天道和宇宙方面的思考,必然...
0319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為巠根,清為趮君”,“重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“静”假作“清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...
04510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重為輕’,‘輕’,起政反。‘躁’,早报反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輕’,李(畋)如字。‘躁’,陆早报切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靖’,诸本皆作‘静’。古字无‘躁’,应作‘趮’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靖’作‘静’。”
07213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靖’,按:各本及《文选·秋声赋》注、《答何劭诗》注引并作‘静’。此是。”
02313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王弼注《易经》之《恒卦》引此与今本同。皇侃疏《论语·学而篇》第一引作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本’。按:重谓寡欲自重,輕谓纵欲自輕,二者皆以治身言。静谓清静无為,躁谓急功好...
03511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8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重為輕根’以战争的重車、輕車為喻,以明聖君驾御臣下的权术。春秋車战,兵車分为輕車、重車。輕車又称攻車,作战时處於前线,攻击敌人,因其不载物,輕便,故称輕車。重車又称輜車...
05015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國中有四大”。“國”,《说文·口部》:“國,邦也。从□,从或。”(《广雅·释言》亦言:“國,邦也。”)段玉裁注:“邦、國互训,浑言之也。”又云:“《邑部》...
03411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3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道是自然规律。‘道法自然’是说自然规律取法‘天然自然’,取法自己那生成的样子。人生活在地上,不能违反地的规律而生存,故曰‘人法地’。地是天之所覆,即天体的一员,地不能违...
0436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四大’,道、天、地、王也。凡物有称有名,则非其极也。言道则有所由,有所由,然后谓之為道,然则道是称中之大也。不若无称之大也。无称不可得而名,故曰‘域’也。道、天、地、...
04012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成、生韵(耕部),改、殆、母、道韵(之幽通韵,改音己,道叶,徒以反)。大、逝韵(祭部,大,徒列反,逝,时列反)。遠、反韵(元部)。奚侗谓:改、殆、母為韵,逝、遠...
05910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域中者,限域也。今玄域中之大道,不只在域中,若云约所见而言,则见自為限域,道亦不在域中矣。夫惟寄语以申玄理,亦不必曲生异义,存文以防疑难,众说皆未尽通。今明域者,名也...
03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