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6页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饑’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并作‘飢’。《广韵》:‘饑,居依切,穀不熟也。飢,居夷切,餓也。’恐合作‘飢’。‘以其上食税之多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...
04212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四章‘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’之‘冲’,当作‘盅’,此‘冲’,当从本字。《说文》:‘盅,器虚也;’‘冲,涌摇也。’二谊不同。道之盈虚,譬之以器,故用‘盅’;陰陽精氣,涌摇為...
03515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馆本无‘乎’字。易州‘尚’作‘上’。《理惑论》引作‘天地尚不得长久,而况人乎?’”
02810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唯无以生為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上有‘夫’字。‘是賢於貴生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并无‘也’字,叶‘是’下有‘以’字,‘也’作‘夫’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9_释德清

释德清云:“故尧舜有天下而不与,至今稱之,泽流无穷,此自損而人益之,故曰‘或損之而益’。若夫桀纣以天下奉一己,暴戾恣睢,但知有己,而不知有人,故虽有天下,而天下叛之,此自益者而人損...
04811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谓失道者則同於失道之人,故同於道者,有道者亦与之相得。同於德者,有德者亦与之相得。而同於失者,則失道者亦与之相得。此乃同声相应、同气相求也。是知人之言行,当疏通安静,不...
05013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柔脆’,脆,七岁反。‘枯槁’,枯,苦老反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斅父’或省作‘學父’,义同‘教父’。‘父’训‘始’,训‘本’,或训‘巨’(‘规巨’),谊亦相通。故斟酌众说,语译作‘教學总纲’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23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然,日母元部;日,日母质部;元质合韵;此,支部,支质合韵。久,之部;乎,鱼部,之鱼合韵。道、道,幽部。德、德,职部。失、失,质部;者,鱼部;之,之部,鱼之合韵。
0509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5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‘木强則兵’,于义难通。河上公本作‘木强則共’,更无义矣。《老子》原文本作‘木强則折’。因‘折’字阙坏,止存右旁之‘斤’,又涉上句‘兵强則不勝’,而误为‘兵’耳。‘共...
0246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4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近人马(叙伦)、高(亨)、劳(健)、蒋(锡昌)均从之(指刘师培、易顺鼎说)。如按:刘、易所说固辩,而极烦琐;仅凭文字考证,未及义理训诂。且即使王弼亦冠‘出於’二字,仍不...
04910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獨立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不垓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而不改”;乙本作“獨立而不孩”,“孩”当為“垓”之假借(二字皆以“亥”為声符,上古当皆為之部字),《乙本释文...
02314

《老子》76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框信堅强。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”弱【nǐauk】,药部;槁【kau】,宵部;药部【auk】和宵部【au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药宵通韵,弱、槁押韵...
0307

《老子》43_述评

这一章节申述的是“守柔”、“无为”的思想。老子首先指出柔能胜刚:“天下之至柔,驰骋于天下之至坚”。可见“至柔”的东西威力之强,作用之大。“守柔”是“无为”的一种表现形式,所以老子进...
03314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列子·仲尼篇》注引夏侯玄引‘彊為之名’,则字作‘彊’。馆本、易州及《文选·宣德皇后令》注引‘强為之名’上有‘吾’字。经幢(广明本)作‘强名之曰大’。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...
0485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柰卷、彭均作‘與之’,同此石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作“不足者補之”。朱氏失校明矣。
02915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知足,则箪食瓢饮而自乐;知止,则功成名遂而身退。此老子复晓人曰:是故甚爱名者,则必大費精神;多藏貨者,则必重失身命。惟知足、知止而不贪名貨者,则不致污辱、危殆,可以長且...
03313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陆希声本第一句首有“故”字,“國(简作国)”作“域”,“居”后有“其”字,谓“故域中有四大,而王居其一焉”。遂州本“國(简作国)”作“域...
0518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老子》‘以’字作介词用者,有后置之例,说详一章。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猶云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也。以此为校,王本最长。”
03713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詘’,吕等作‘屈’。”
0365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成、生,耕部。漻,幽部;垓,之部,幽之合韵;母,之部;道,幽部,之幽合韵。大、逝,月部;遠、反,元部,月元通韵。大、大、大、大、大,月部;一,质部,月质合韵。天,真部;然...
03314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无‘耶’字。……‘見’,馆本、臧疏作‘示’,譣弼注曰:‘是以聖人不欲示其賢以均天下’,則王亦作‘示’也。卷子成疏无‘不’、‘耶’二字,‘見’作‘退’。成疏曰:不欲示...
03110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古本有‘知’、‘以’二字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5_李贽

李贽云:“有輜重,則虽終日行而不為輕,何則?以重為之根也。”
05512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4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'王注曰:'以,用也。其,谓水也。言用水之柔弱,无物可以易之也。'是王本'其'上有'以'字,故顺文解之。'
0305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前句作“无道”,无“天下”二字,后句同此。今从甲本。罗卷本“戎”误作“我”,谓“天下无道,我馬生於郊”。传世诸本同此二句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句尾有“矣”字,...
04613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4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奈何’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如此;帛书作‘若何’;傅奕本作‘如之何’。三者于义皆通,於文亦无别。大多数本子皆作‘萬乘之主’,‘主’字帛书甲本作‘王’。河上注说:‘王者至尊,...
04710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无'云'字。景福本、敦煌庚本作'故聖人言云'。'
05413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9_于思伯

于思伯云:“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作‘故禍莫憯於欲利’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轍’,李(畋):直列切,輪輾地为轍。”
04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