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3_苏辙
苏辙云:“主,造事者也;客,应敌者也。進者,有意于争者也;退者,无意于争者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’,程无‘以’字;诸本‘貞’多作‘正’,盖避庙讳也。”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9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作‘忽兮恍,其中有象’)。”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除傅奕本作‘无敵’,同甲、乙本之外,敦煌辛与遂州二本作‘侮敵’,其他多同王本作‘輕敵’。‘侮敵’与‘輕敵’义近,皆为輕慢敵人或輕视敵人的意思。但‘无敵’则不同,‘...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3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无’与‘毋’,‘以’与‘已’,古多通用。各本作‘无以’,帛书甲、乙本作‘毋已’,其义同也。河上公注首句云:‘言天当有阴阳弛张,昼夜更用。不可但欲清明无已时,將恐分裂不...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此两句作“其請甚真,其中有信”。此正承上文“中有请兮”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正引有此两句,作“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”。可证汉初之前的经文即如此。严灵峰之说非是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而人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’,傅奕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侯王毋已貴□□□□□”,损缺“以高將恐蹶”五个字。乙本把“蹶”假作“欮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傅奕本“侯王”作“王侯”,“毋已貴以高”作“无以為貞而貴高”,“蹶”作“...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此’,上之所云也(即‘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’)。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于无哉?以此知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8_劳健
劳健云:“道藏严遵、司马光、陈景元诸本并作‘則我貴矣’。此‘矣’字与下句‘玉’字合韵。”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4_宇惠
宇惠云:“《战国策·齐策》‘高以’上,有‘雖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6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自見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’,帛书甲、乙本与今本叙次互到,且误‘是’为‘視’,传写者乱之也。观下文‘不自見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長’数句叙次,与此相同,...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知不知,尚矣’,范、彭同此,各本‘尚’作‘上’,无‘矣’字。‘尚’,借为‘上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苏、林、葛‘譽’作‘車’。”水海按:苏本经文作“輿”,其注云:“轮、辐、盖、轸、衡、轭、轂、轊会而为車物,物可数,而車不可數;然后知无有之爲車,所谓无之以爲用者也。”按其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1_陶鸿庆
陶鸿庆云:“王注云:‘其唯於道而论之,若卻至之行,盛馔之餘也。’俞氏据此谓王所见经文,‘在道’作‘於道’。此说非也。注中‘唯’即‘在’字之误,‘而论之’三字,当在下文‘本虽美’之下...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苏、葛无‘則’字,赵‘則’作‘而’,吕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古本作‘懃’,闻道而懃行不怠者,乃上士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枉則直’,李:‘枉’纡往切,屈也。叶‘直’,一作‘正’。”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全损,后句作“□□而不自贵也”,损掩“自愛”二字;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(惟“聖”省作“职”)。今从乙本。敦煌辛本、遂州碑本“是以”皆作“故”,无二...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7_林希逸
林希逸云:“‘建言’者,立言也。言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数语。”水海按:杨柳桥亦谓“建言”“即是《左传》所谓‘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’的‘立言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5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窪’,下也。谦卑逊让,退己处下,不與物竞,而故隐行。‘盈’,满也。此一句忘高。‘弊’,辱也。能交鄙恶,弊辱而不贪荣宠,即其德日新。此又忘荣辱也。”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‘此’字上有‘常知’二字,寇、赵、易州、磻溪、柰卷但有‘知’字,盖涉六十五章而衍。”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上德若谷’,不德其德,无所怀也。‘大白若辱’,知其白,守其黑,大白然后乃得。”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9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是者,因物之是而是之,因事之是而是之,因理之是而是之,因道之是而是之,其是之所以然者,合于道,合于德,合于理,合于性,合于天,合于人。”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恢恢’,陆:苦回切。”
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4_黄锦煌
黄锦煌云:“夫道蕴涵渊深虚空之本性,以致无所不通,无所终穷,天地万物莫不由此以成;然却不见其形,形既不可见,岂有边角可言?是知道体以配称宇宙间,最大方形之物也。”(《老子思想研究》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1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‘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者,《尚书》曰:‘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争能。’”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若使民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‘奇’,李如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“上士聞道,勤能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弗笑,不足以為道。”前四句是交韵:道、道为韵,幽部;行、亡为韵,阳部。笑、道为韵,笑【sǐau】,宵部,道【deu】,...
《老子》22_音韵_05_水海
水海按:“曲則全,枉則正,洼則盈,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是以聖人執一,以為天下牧。”全【dzǐwan】,元部(古棣谓为真部,不确。顾炎武把真、元、文三部定为第四部,从江永、戴震、段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