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‘者’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有。”水海按:今见《韩非子》本无“者”字。顾广圻曰:“傅本‘下’有‘者’字,与各本全异。”顾氏所见《韩非子》本亦无“者”字,不知毕氏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6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《治要》引《老子》亦有‘者’字,盖唐人所见《老子》本有‘者’字。”水海按:王说非。帛书本即无“者”字,他本有“者”字者,盖因误本本章首句有“者”字,以求句法一律,又误增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注云:‘以道竦天下,其鬼不神;’‘竦’乃‘蒞’之正字,知高诱所见《老子》本作‘竦’,作‘蒞’与‘涖’者非也。此与《说文》引《老子》书‘盅’字,同为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‘莅’为‘竦’字之假。《说文》:‘竦,临也。’天下无道,民情忧惧,祈祷事起,而鬼乃以人而神。天下有道,民情安乐,祈祷事绝,而鬼亦以人而不神。故曰:‘以道莅天下,其鬼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0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莅’,同‘蒞’,临。林希逸本‘莅’作‘蒞’。帛书乙本‘莅’省作‘立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又:‘莅’,傅本作‘涖’,毕沅曰:‘古涖字作竦,亦通用位,俗作涖及莅,并非也。’按:‘竦’与‘蒞’义同。‘莅’,《玉篇》:‘力致切,《诗经》云:方叔莅止。莅临也。’‘竦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乙本‘以道立天下’,当从王本作‘莅天下’。傅本作‘涖天下’,赵孟頫作‘蒞天下’,意义相同。按:‘莅’、‘涖’均见《玉篇》,如云:‘莅,力至切,临也。与涖同。’《诗经·小雅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立”,帛书乙本当抄古《老子》本。“立”,《说文》云:“立,侸也,从大,在一之上。凡立之属皆从立。”(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)又云:“侸,立也,从人,豆声,读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蒞’,临也。言用正道以临天下者,使邪魅之鬼不敢为妖孽之患也。”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4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莅’,临也。有道之君御天下,上下安于性命之情,不邀福,不稔祸,祈祷事绝,妖祥不兴,故其鬼不神。《庄子》云:‘一心定而王天下,其鬼不祟;’又云:‘阴阳和静,鬼神不扰;’...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惟“其”皆作“亓”。今从帛书本。道藏河上公本在“非其神不傷人”前有一“人”字,疑误脱“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傷”九字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张榜本、凌瀛初本、道藏...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傷民’,司马、苏、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三句‘民’字并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傷民’,下二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4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无上、下两‘也’字。藏本‘傷’下有‘人’字,是也,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有。”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道藏河上公本二句无。”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其神不傷人’之‘神’,宜读为神祇之神。‘非’者,盖‘不唯’二字之合音,若合‘之于’或‘之乎’而为‘诸’,合‘之焉’而为‘旃’,合‘而已’而为‘耳’,合‘不律’而为‘笔’...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7_老子注释
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云:“‘非’,不但。四句义为:不但鬼不灵验,神也不傷害人。不但神不傷害人,‘聖人’也不傷害人。”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高亨释“非”为“不唯”(义即“不只”、“不但”、“不仅”)之合音,于义为长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以道德居位治天下,则鬼不敢见其精神以犯人也。其鬼非无精神,邪不入正,不能傷自...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聖人亦不傷之’,一作‘傷人’。以下‘德交归焉’观之,作‘之’为是,‘之’指神而言也。”又云:“‘聖人亦不傷之’,韩作‘不傷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赵(孟頫)无‘非其神不傷人’一句。林作‘聖人亦不傷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5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其神不傷人’,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此无‘人’字。又‘聖人亦不傷人’句,‘人’字作‘民’,盖古本作‘民’,唐避讳改为‘人’,河上本‘人’作‘之’,非是。”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9_王弼
王弼云:“神不害自然也。物守自然,则神无所加。神无所加,则不知神之为神也。”水海按:“神不害自然”,即无天下自然之灾,民生得以安,则神不傷人也。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“神”假作“申”(上古二字皆为真部),损掩后句句末“也”字;乙本损掩后句句首“聖人亦”三字,并无后“人”字。帛书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、高明本皆校为“非其神...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2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诸本作‘亦’字,唯张系(天)师及陆先生本作‘之’字。然‘之’、‘亦’二字相似,故误作‘亦’字,今用‘之’为是。言非此鬼之不傷物,但为聖人以道莅天下,能制伏邪恶,故鬼不复...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6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傅本及今《德经》‘民’皆作‘人’。按:《韩非子》自作‘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7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‘故曰:聖人亦不傷民’,‘聖人’上当有‘非其神不傷人’句,惟赵孟頫本无,疑刊本书者从误本《老子》删之也,河上公、王弼、傅本并有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、张嗣成作‘聖人亦不傷’。譣河上注曰:‘聖人在位,不傷害人。’是河上有‘人’字,宋刊脱‘人’字耳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9_陶鸿庆
陶鸿庆云:“‘非其’二字,盖涉上文‘非其鬼不神’而误衍也。王注云:‘道洽,则神不傷人;神不傷人,则不知神之为神。道洽,则聖人亦不傷人;聖人不傷人,则不知聖人之为聖也。犹云不知神之为...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本章言不傷人,以鬼神为客,以聖人为主。弼注以‘神’、‘聖’对举并称,一若不分轻重,此非老子之本义也。‘其神不傷人’上有‘非其’二字,正所以表明其本意重在下句之聖人也。陶...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陶鸿庆说非是。陶据张之象王本注所谓《老子》无“非其”二字,而道藏王弼本、道藏集注本王弼注文皆出现“非独”二字,正与经文“非其神不傷人”之“非”相吻合。又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