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1_校堪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虎无所昔亓蚤,兵无所容□□”,前句“昔”即“措”的假借(两字皆属铎部),“蚤”为“爪”之假借(二字皆属幽部);后句损掩“其刃”二字。帛书乙本前句仅残留“其蚤”二...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全损。今从甲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“欲”作“道”,无“者”字,“弗居”作“不處(简作处)”,谓“故有道不處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...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宋徽宗本、彭耜本、金时雍本无“夫”字,“人”后有“者”字,无“以”字,作“樂殺人者,不可得志於天下矣”。吴澄本、明太祖本、《永乐大典》本作“...
《老子》31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、古棣等考订文,纯属臆断。今据帛书甲、乙本譣之,今本经文虽有个别之處曾经后人改动,但全章经文无大差错,則同甲、乙本经文内容基本一致。今从甲、乙本,校文如前。“夫兵者,...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帛书本是。“以為室”当涉前文“以為器”而衍也。居室之用,當為居室的空虚处,非户与牖;户与牖只是為居室之通明和进出所用。故“鑿户牖以為室”其义似不合生活逻辑,“以為室”為衍文...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刘说是也。下文‘衺事滋起’,王、河上‘衺事’作‘奇物’。五十八章‘其正无衺’,亦‘正’、‘衺’对文。《曲礼》陆德明释文:‘奇车,奇邪不正之车’,以‘邪’释‘奇’,‘奇’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甲本作‘故去罷耳此’,乙本作‘故去彼而取此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故去彼取此’。今从傅本。”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十二章‘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。’‘樂’即‘五音’,‘餌’即‘五味’。”按:杨树达云“(餌)谓喜與人饮食,樂音洛,非谓音樂”。诸家说并存,唯蒋锡昌以《老子》解《...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5_高亨
高亨云:“《说文》:‘嗇,爱濇也,从來,从面,來者面而藏之,故田夫谓之嗇夫。穡,穀可收曰穡。从禾,嗇声。’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曰:‘嗇字本训当为收穀,即穑之古文也’,其说甚确,嗇...
《老子》3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象、往,阳部;害、大,月部;餌、止,之部。言、見,元部;味,物部,聞,文部,物文通韵,既,物部,文物通韵。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高说是。谓“奥”为“暖”、“暖”、“藏”等皆不妥。“奥”,犹“主”也。“注”乃为“主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章纽侯部),故“奥”、“注”义可通。据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四出“奥...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2_姚鼐
姚鼐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下有脱字,不可强解。”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易謀□”,前语损掩“其未兆也”四字,后语损掩“也”一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全损,《乙本释文》据所损字数校补为“其未兆也易謀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...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曰:為道者非以明民也,將以愚之也”,“古之”作“故曰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故曰’,各本作‘古之’。”帛书乙本第一句同此,第二句、第三句作“非以明□□,□...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强本引成疏经文;‘衆人皆有餘,我獨若遣;’是成本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“事”作“器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今从甲本。敦煌壬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能”下有“為民”二字,作“故能為民成器長”。潘静观本、陈象古本、李道纯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“...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卷子成疏无二‘者’字,下‘善用’句亦无‘者’字。‘争’字,范、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赵、潘、臧疏同此。各本作‘與’。譣弼注曰:‘不與争也’,是王亦作‘不争’。河上注曰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亦我義教之’,司马无‘義’字,邵作‘我亦義教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8_奚侗
奚侗云:“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’,兵强則以杀伐为事,终致灭亡。各本多作‘兵强則不勝’,非是。木强則失柔韧之性,易致断折。‘折’各本或作‘共’,或作‘兵’,皆非是。‘折’以残缺,误作...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徼’,敦煌本作‘曒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《初学记》十七引‘心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大制無割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故大制不割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無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二本均无以上九字(指‘焉,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’)。”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玄牝之門,是胃□地之根”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天”字损掩;帛书乙本除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之外,其他字同。想尔本、索洞玄本、武内敦甲本、景龙本、御...
《老子》52_音韵_04_奚侗
奚侗云:“母,读若每。事、救為韵,《鹖冠子·世兵篇》以、之韵游、邮亦其例。”
《老子》30_述评
这一章节讲的是用兵之道。俭武戒强则是本章主旨。老子认为用兵打仗是会带来凶灾的。“师之所居,楚棘生之”,战争破坏了农事生产,惨景令人触目惊心。所以老子痛心疾首地呼吁世人:“不以兵强于...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其政閔閔’,范同此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并作‘悶悶’。按:‘閔’即为‘紊’。‘其民偆偆’,范同此。馆本作‘蠢蠢’,宋河上、臧疏、易州、柰卷、白、张之象、潘及《治...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貴身於天下’,御注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与王弼本同。河上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0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吕氏春秋·情欲篇》:‘论早定,则知早嗇’。又《韩非子·解老》述下文‘早嗇’义曰:‘夫能嗇也,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。’又曰:‘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,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...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‘靖’,吕等作‘静’,下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