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文云:‘專氣致柔,能如婴兒乎?’是王本有‘如’字。王注:‘能若婴兒之无所欲乎’,‘若’即‘如’也,证以王注,则王本当有‘如’字。···奚氏...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勤能行之,其志必获,故曰‘强行者有志’矣。”
《老子》60_述评
这一章节主要也是讲的治政问题。 老子认为,治理国家要“清静无为”。他说“治大国若亨小鲜”。“亨鱼烦则碎,治民烦则散,知亨鱼则知治民矣。”(《毛传》)老子在这里就是用“煮熟小鱼不能常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11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谓上禮之君,其禮无上,故言‘上禮’。‘為之’者,言为禮制度,序威仪也。‘而莫之應’,言禮华盛实衰,饰伪烦多,动则离道,不可應也。‘則攘臂而仍之’,言禮烦多不可應,上下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2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冰《上古天真论》注云:‘老子曰:我獨異於人,而貴求食於母。’王注:‘故曰:我獨欲異於人;’是王本‘獨’下有‘欲’字之证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7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方則易挫,曲以应之,此所以能全也。直則易折,故枉以待之,此所以能直也。”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2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常’作‘恒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13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知止,知道道之所在,不要因有名而忘忽(乎)道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‘在止於至善,知止而后有定。’朱注:‘止者,所当止之地,即至善之所在也。知之,则志有定向。’”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彭耜本‘將欲奪之’,作‘將欲取之’。《吕氏春秋·行论篇》曰:‘《诗经》曰:將欲毁之,必重累之;將欲踣之,必高舉之。’亦與此词异谊同,疑亦为《老子》所出。”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“兮”,时译为“呵”,“哉”假作“才”(上古二字皆为之部)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楼正本、景福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若’作‘如’;‘咳’,河上公作‘孩’。《说文解字》曰:‘咳,篆文孩。’古文字同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敝’作‘弊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域中有四大,而王處其一尊’,按:范‘王’作‘人’。馆本无‘尊’字。易州无‘其’字、‘尊’字。彭无‘其’字,‘尊’字作‘焉’。张嗣成作‘居一焉’。《释藏·释二》释僧肇《...
《老子》77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诸说均不全。此章与、舉、與(補)、餘、下、者、處、邪,皆鱼部,实通篇一韵。恃、處非韵,武内说误。”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之器’,一无此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微’,李如字,微,妙之微。”
《老子》36_05_校笺_02_水海
水海按:“微明”,河上公注为“此四事,其道微,其效明也”,即道理微妙,效验显明。吴澄云:“微明者,微其明也,謂匿其不可见者而使之不可见,犹前章言‘襲明’也。人但见其‘張之’、‘强之...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使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’,古本。····随地所产以食、以服,甘之、美之,不馁、不冻;随其风俗,务其業次,安之、樂之,不治而不乱;鄰國雖甚近,而使民各安其安,自足其足,至...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死矣’,古本作‘是謂入死門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’,古本无‘同’、‘樂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无尤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侯王守道,以致和平,则无凌弥灾害,地平天成,二气交泰,以相和合,降洒甘露,善瑞侯王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其政閑閎,其民屯屯。”【mǐwen】、屯【duen】为韵,二字皆入文部。“其政察察,其邦狭㹟。”察【tf‘eǎt】、狭【kuǎt】为韵,二字皆入月部。“禍〔兮】福之所倚,福〔兮】禍之所...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河注引经文云:‘是以侯王自称孤、寡、不穀。’是河本亦作‘稱’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引作‘是以侯王稱孤寡不榖’,可证古本作‘稱’。”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吾得執’,景龙本、敦煌辛本‘得執’均作‘執得’。‘孰敢’,敦煌辛本‘敢’下有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2_虞世南
虞世南云:“河上本‘較’作‘形’。”按:虞世南本同王弼本,作“長短相較”。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之’字。吕、葛、林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挻”(shān式连切)也。“挻”為《老子》本字。《说文》无“埏”字。作“然”者,為“燃”之省。“燃”、“燃”、“埏”皆為“挻”之借字(“燃”同“埏”。这几个字上古时皆為...
《老子》14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謂:夷、希、微、詰、一、昧、物韵(脂部,昧音密)。狀、象、恍韵(阳部,恍去声)。首、後韵(幽侯合韵)。有、始、紀韵(之部)。姚文田謂:夷、希、微韵(五齐平声),詰、一...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5_劳健
劳健云:“‘如婴兒之未咳’,‘咳’字景龙、开元作‘孩’,傅、范、景福与《释文》并作‘咳’。按:‘孩’即‘咳’的古文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