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0_陈奇猷
陈奇猷云:“按:‘復歸’二字连文,在《老子》中为常语,如:‘復歸於无极’、‘復歸於朴’、‘復歸於无物’、‘復歸於婴儿’,皆其例。‘復歸’,犹言乃返回也。衆人以‘不以言谈教’、‘不以...
《老子》17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謂:譽、侮韵(侯鱼通韵,譽上声,侮叶音武)。焉、言、然韵(元部)。高本汉謂:信、言、然为韵。陈柱谓:四“之”字韵,有、譽、畏、侮韵,焉、焉、言、然韵。譽从与声,与、以...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一“江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海”后有一“之”字;“谷”,假为“浴”(二字上古皆为屋部)。后句无“也”字,“其”作“亓”。帛书乙本前句“谷”亦假为“浴”...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9_刘骥
刘骥云:“淡然自守,不相往来,故雖有舟輿无所乘之;恬然自足,不相纷争,故雖有甲兵无所陳之。”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之心’,河上、王弼‘心’下有‘也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飂兮似无所止’,纂微‘飂’作‘漂’;司马作‘飄’;苏作‘寂若无所止’;曹、陈‘鹰’并作‘寂’;程作‘飂飂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4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刘说是也。惟《老子》文作‘廢’,不作‘發’。如十八章‘大道廢’。三十六章‘將欲廢之’。作‘發’者,因‘廢’字阙坏,失去‘广’字旁致误也。《吕氏春秋·恃君览》云:‘天固有...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9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上文‘天无以清’,‘地无以寧’,‘神无以靈’,‘谷无以盈’,‘萬物无以生’,均承上‘以清’、‘以寧’、‘以靈’、‘以盈’、‘以生’言,惟此句‘无以貴高’,与上‘以為...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2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道之用所以在于弱者,以虚而已。即在天者而观之:指我亦胜我,我亦胜我,则风之行乎太虚,可谓弱矣。然无一物不在所鼓舞,无一形不在所披拂,则风之用在乎弱也。即在地者而观之:决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0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葛、赵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義教之’。吕作‘人之所教,而我義教之’。苏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苏本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”。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3_吴云
吴云云:“傅本、易州本‘反’并作‘返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4_校笺_02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云:“智伯兼范、中行而攻赵不已,韩、魏反之,军败晋阳,身死高梁之东。遂卒被分,漆其首以为婆器。故曰:‘禍莫大於不知足’。”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朱、张二人之说是。类似此两句'古谚语'的尚有《尚书·周书·蔡仲之命》,作'皇天无親,唯德是辅'等。又'无親'指没有偏爱。'與(yǘ)',帮助,《吕氏春秋·乐成篇》云'孰杀子产,吾其與...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得’,罗卷、易州、张嗣成、吴同此。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曰得善矣。’则节解同此(指傅本)。‘得’字是。”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1_校堪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“形”皆作“刑”,两字古通(二字上古皆为匣纽耕部)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》的《陈忌问壘》“事已往而刑不见”,“刑”即“形”的假借(竹简《孙膑兵法》凡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隳’乃‘隳’之别构。又俞说谓‘載’、‘隳’相对,武内说谓‘培’、‘隳’相对,于说谓‘捷’、‘墮’相对,三说各有所明,谊皆可通,以于说為勝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8_孙诒让
孙诒让云:“‘兑’当读为‘隧’,二字古通用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‘杞殖、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。’《礼记·檀弓》郑注引云:‘隧,或为兑。’《晏子春秋·内篇·问下篇》又作‘兹于兑’,...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无遺身殃,是謂襲常’。‘遺’,唯季反。‘襲常’,犹前言‘襲明’,密而不露也。记曰:‘掩而充裘曰襲。’‘襲常’,叶作‘襲裳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2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善者果而已矣’,按:王弼本作‘善有果而已’。河上本‘有’作‘者’,语意均不圆畅,显有脱夺,今据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”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以柔弱之故,故握(笔者按:手握物之意)能坚固(笔者按:张之象本王注‘坚固’作‘周固’,今据《道藏集注》本王注改正)。”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四十一章:‘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’是‘有志’乃勤勉行道之意。‘强行者有志’,言勤勉行道,是有志也。”
《老子》12_述评
《老子》这一段文字的主旨是反对追求侈欲,主张寡欲宁静,不被物役。吕惠卿说:“腹无知,目有见者也,是以圣人去彼有见有欲之追求,而取此无知无欲之虚静也。”明太祖云:“此专戒好贪欲,绝游...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淡’,徒暂反、徒览反。”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5_魏源
魏源云:“傅奕本作‘其下之不昧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5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其神不傷人’,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此无‘人’字。又‘聖人亦不傷人’句,‘人’字作‘民’,盖古本作‘民’,唐避讳改为‘人’,河上本‘人’作‘之’,非是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英伦、御注,三本均作‘涣若冰將釋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0_老子注释
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组云:“‘涛’,应作‘混’,据通行本。(此句)意為:渾渾沉沉啊,他好像污濁的水。”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雖有珙璧之异、以先駟馬之良而为献,不如坐進此清静无欲之道之为貴也。珙璧駟馬,何足道哉?适足以起交争之患矣。苏曰:‘立天子,置三公,将以此道救人尒。虽珙璧之贵,駟馬之良而...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10_吴澄
吴澄云:“所以得遂其无為者,能圖其難於易之时,為其大於細之时也。天下之事,始易而终難,始細而终大。终之難起於始之易,终之大起於始之細。故圖之為之於其易、細之始,则其终可不至於難,可...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絶學,无憂”句作為下章(通行本二十章)之首句,显然它与下文“唯之與阿·..”文义无法联系,故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旧本分章有误。但把该句作為“絶聖棄知·.·”章的末句,也有不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