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9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韩非《喻老》,以‘病病’作‘不病’,王先慎注曰:‘此谓不以为病,故能除病’,显然已非老旨。俞樾、刘师培皆据韩以改老,错了。如依《御览》所引来演推,此章全文当作‘知不知,...
《老子》64_音韵_02_邓廷桢
邓廷桢谓:持、谋韵,云:“謀,古音在之咍部,凡《诗经》五见,皆与蚩、丝、丘、期、媒、姬、思、骐、时等字為韵。”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建言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以聖人處上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并无‘聖人’字,邵‘以’作‘故’。”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拔’,皮八反,顾云‘私’。”
《老子》61_音韵_02_水海
水海按:“大邦者下流也,天下之牝也,天下之交也。”流【lǐeu】和交【keau】為韵,流属幽部,交属宵部,幽部【eu】和宵部【au】主要元音相近、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幽宵合韵,流、交押韵。此...
《老子》45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:缺、敝韵(祭部,敝音蹩),沖、窮韵(中部),屈、拙、訥、熱韵(脂祭通韵,屈叶音缺,拙叶音棁,訥叶奴月反),静、正韵(耕部)。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迂评本、凌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亦有“以鄉觀鄉”一句,宋乾道黄三八郎刊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无“以鄉觀鄉”一句。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皆同此二语。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6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失,累多也。累多則失,故曰‘失’也。行失則与失同体,故曰‘同於失’也。”(此注陶鸿庆云:“此当云:‘失,累也。多則累,故曰失也。行累則与失同体,故曰同於失也。’‘累’,...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7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‘行无行’,行军无阵容,謂自视无谋略。‘攘无臂’,攘臂无勇士,謂自视无实力。”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等谓“治人事天”皆就人一身而言,以适动静、省思虑为“治人”,不极聪明,不尽智识为“事天”;高诱等人把治身养生释为“事天”,把治国治民解为“治人”;河上公、成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8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。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。明皇、陆希声、陈象古较河上、弼多‘天下之交’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葛、赵‘君子’作‘聖人’。各本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成全’,各本作‘誠全’,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婴兒不用智,而合自然之智。”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3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為天下渾其心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强為之名曰大’,司马、达真、程作‘强名之曰大’。”
《老子》71_述评
老子这一章节所讲的是人要有自知之明,与孔子所主张的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,文意大体相同。有不同的是,孔子的主张立意在于“是知”而有为,真诚为政;而老子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抱朴子·应嘲篇》:‘先生載營抱一’。··《文选·吊魏武文》注引‘抱一能无離乎?’····《抱朴子·至理篇》曰:‘滌除玄覽,守雌抱一,專氣致柔;’盖本此文。····...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復衆人之所過’,当作‘以復衆人之過’,王本捝一‘以’字,衍一‘所’字。‘以復衆人之過’与‘不貴難得之貨’,句法略同,义亦明莹。增‘所’字则赘矣。‘欲不欲’者,以不欲為欲...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所”,张之象刊王弼本经文作“可”,而王弼注文作“所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:“可,犹所也。《大戴礼记·武王践祚》‘席前右端之铭曰无行可悔’,‘可’,所也。前有...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‘且先’二字颠倒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6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海者常处于卑,而為百川之所委,故‘窪則盈’。无春夏之荣华,秋冬之凋落,故‘弊則新’。”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15_古棣
古棣云:“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‘乾坤幾乎息矣;’《礼记·乐记》:‘知乐则幾於礼矣;’《庄子·渔父篇》:‘幾於不免矣;’《吕氏春秋·大乐篇》:‘则幾於知之矣。’此四句的‘幾於’也都是亟...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2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仁者,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。其喜人之有福,而恶人之有祸也。生心之所不能已也,非求其报也。故曰:‘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天地’字,古本如此;一作‘天下母’。宜从古本。‘為天地母’者,言其生天地也。”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校為“銛襲”為是。《甲本释文》与《乙本释文》校注谓“銛”读為“恬惔”,误也。“銛(xiān)”,锋利。《玉篇·金部》:“銛,利也。”《广雅·释诂二》:“銛,利也。”《正...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王弼注云:‘為大於其细,图难於其易。’此采《老子》第六十三章文。按至道无為,但无术者常為无為下功夫、动脑筋,故所求而弗得。此因其意不忘於所求,尽虑而谋,反被其制,故老子谓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