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88页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2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以义理言:人而有德美事功,自然彰明者也;而必自加表扬,高自矜许,皆不需者也。譬如‘餘食、贅行’,乃为人所轻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坦然’,纂微‘坦’作‘默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繟’,音闡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2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彭耜云:‘陆誇口花切。’道藏《道德真经集注》引弼注:‘誇而不以其道得之,盗誇也。贵而不以其道得之,窃位也。故举非道以明非道,则皆盗誇也。’可知今注脱去‘盗誇也贵而不以其...
0477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作‘為大’,《大典》作‘於大矣’。”
0478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夫慈,以陳則正’,范同此。各本作‘以戰則勝’,卷子成疏作‘以陳則勝’,旁改‘陳’为‘陣’。馆本作‘以陣則政’。譣弼注上文‘一曰慈’曰:‘夫慈以陳則勝。’是王作‘以陳則...
04710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磻溪及《治要》引并作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乎?’宋河上作‘此非以賤為本耶,非乎?’馆本作‘此其以賤為本耶,非?’臧疏作‘此其以賤為本也’。‘...
04711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残餘之食,疣贅之行,凡物尚或惡之,故有道之人,不處斯事矣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奈何’,古本作‘如之何’。‘奈’,如也。‘乘’,去声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''契',李苦计切,心也。左為阳,心属阳,以其能合前境,故曰'契'。'
04710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3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則為官長。是以大制不割。’这是混入正文的注语。《老子》书中‘樸’字是道的别名(但也说过‘我无欲而民自樸’,那也是就民德符合道的纯樸特征而言),因此是...
0478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资財有餘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、程作‘财貨有餘’,苏‘资財’作‘貨財’。”
0478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9_成玄英
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能知人好恶,是智也。’照达前境鉴人机性、大小、浅深,无不悉知,此是他心智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徼’,敦煌本作‘曒’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此謂要妙’,敦煌本、傅本与此石(景龙碑)同。又‘要妙’即幼妙,亦即幽妙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‘穷极幼眇’,师古曰:‘幼眇读曰要妙。’刘台拱曰:‘按幼,幽也;眇,微...
0476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河上作‘注’,诸本作‘浮’,浮者染滞也,颠倒之徒,迷没世境,纵恣耳目,滞著声色,既而漂浪长流,愆非自积。聖人愍其困苦,故显其病,而六根之中,偏举两者,欲明此二患最深。...
0478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大制無割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故大制不割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無’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广明二本作‘’,敦煌本作‘爹’,均‘芻’之别构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是樂殺人’,按:《永樂大典》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古之善為道者’,按: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注引作‘道’。依河上注,盖河上亦作‘道’字。范、易州、罗卷、臧疏、磻溪、唐写卷子残本、赵写、馆本、张之象并作‘士’。成疏曰:‘故...
0475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常之为物,不偏不彰,无皦昧之状,温凉之象,故曰‘知常曰明’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17_今译

最好的君主(无为而治),下面民众只知道有他存在;次一等的君主(施仁行善),民众亲近他、赞誉他;再次一等的君主(刑罚立威),民众畏惧他;最下等的君主(诈伪治国),民众轻蔑他。君主(多...
04714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语,帛书甲本作“夫兹,□□則勝,以守則固”,“兹”为“慈”之假,“則勝(今简作胜)”前损掩“以戰(今简作战)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夫兹,以單則朕,以守則固”。...
04712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濘呵嗚呵,中有請吔”,二处“呵”,皆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,“嗚(简作鸣)”则为“冥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明母耕部);后句“兮”作“吔(yē)”。帛书乙本作“幼...
04712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婴兒”,即“赤子”,比喻最真朴者。此两句谓恒常的自然德性不会離开,就可回歸到像婴兒般的柔软真朴而富有生命力的境界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德常在,不復離於己,当復歸志如婴兒,...
0477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7_苏辙

苏辙云:“因其势之自然,虽制而非有所割裂也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7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钟会注云:‘載,辞也。’盖下皆四字,此独多一字,故士季以为发语之词。《礼器》碑文曰:‘皇戏统华胥,承聖天外。’首句五字,以后数十句皆四字,乃知古人原有斯例,然施之首句则...
04710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令人行妨’,‘行’下孟反。‘妨’,音芳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因成循故,无所造作。不预设备,除烦省事也。深思远虑,味道意也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咳’,胡来反,《说文》字本或作‘孩’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。而古棣在第一句有双“失”字,后三句中无后“失”字,谓:“德属于道,道是体、德是用,用韩非的话说就是‘德者道之功’,所以第一句应作‘失道而失德’。失道即...
047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