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7_苏辙
苏辙云:“因其势之自然,虽制而非有所割裂也。”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3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按:‘勤’通作‘廑’字。《文选·长杨赋》李善注引《古今字诂》:‘廑’,今‘勤’字也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晋灼曰:‘廑,古勤字。’《说文》:‘廑,少劣之凥;’言其气息綿綿若存...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当有“若驚”二字。“何謂龍辱若驚”与下文“何謂貴大梡若身”文例相同:以设问启下文。别本无“若驚”二字,误脱也。强思齐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何謂寵辱?’假设疑问也。”则成玄英本亦...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終不為大’,五注、达真、黄、邵、叶并作‘以其不自大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‘人’作‘民’。依《周易》注则王亦作‘民’,今作‘人’者,后人据别本改之也。各本无‘也’字。馆本‘日’作‘曰’。白、柰卷、易州、馆本、磻溪、臧疏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9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民之難治,以其多智也。当务塞兑闭门,令无知无欲。而以智术动民,邪心既动,复以巧术防民之伪,民知其术,随防而避之。思惟密巧,奸伪益滋,故曰‘以智治國,國之賊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五十六章:‘言者不知;’八十一章:‘博者不知;’‘不知’与‘无知’谊同,可证王本不误。陶、马二说均非。王注谊不可解,恐有误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我’作‘吾’,下...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夫惟不厭’,陆‘厭’,于艳切;李弃也。纂微‘惟’作‘唯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知”。帛书本和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即作“知”。“知(zhì)”,后来写作“智”,智慧、聪明之谊。《集韵》:“智,或作‘知’。”徐灏《说文解字注笺·矢部》:“知,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不确。一般学者按通语之释,“樸”即指“樸真”之道。王弼注云:“樸,真也。真散則百行出,殊类生,若器也。”成玄英疏注:“樸,真本也。散,布分也。器,用也。”徐大椿注云: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钟会注云:‘載,辞也。’盖下皆四字,此独多一字,故士季以为发语之词。《礼器》碑文曰:‘皇戏统华胥,承聖天外。’首句五字,以后数十句皆四字,乃知古人原有斯例,然施之首句则...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令人行妨’,‘行’下孟反。‘妨’,音芳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1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考工记·弓人》注:‘液,读為醳。’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注曰:‘液,音悦懌之懌。’‘醳’、‘懌’皆與‘釋’通。《顾命》‘王不懌’,马本作‘不釋’,是其证也。‘液’音义与‘...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因成循故,无所造作。不预设备,除烦省事也。深思远虑,味道意也。”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莫能與之争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按:马叙伦引彭耜校语谓:“彭耜曰:‘是以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邵‘是’作‘所’,叶无‘能’字。”“是以天下”是彭耜所引经文“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...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作‘閔閔’是,借为‘紊紊’。《说文》:‘紊,乱也。’古书多以‘察察’、‘紊紊’对言。《楚辞·卜居》:‘身之察察,物之汶汶’,‘汶’亦‘紊’之借字。易州作‘淡若海’,...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忠信质衰,则务外饰;务外饰,则生诈伪;生诈伪,则亂起焉。是禮实产于忠信之薄,而为亂之首。故曰:‘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直’,古本、龙兴观碑次解本并作‘正’。”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5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毕氏《考异》傅奕本作‘民常不畏死’,按下云‘若使民常畏死’,則此亦当有‘常’字矣。《容斋续笔》卷五、卷十两引皆有‘常’字。··‘而’皆作‘則’,‘奇’一作‘惡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要妙’即‘幼眇’,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‘穷极幼眇。’颜注云:‘幼眇,读曰要妙;’是已。要妙,形容事理之深远也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眇要’,盖误倒。”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常得乃足’,各本作‘常德’。”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不以其无私耶’,宋河上及各本并同王本。磻本‘不以’作‘非以’,‘耶’作‘邪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非以其无私耶?故能成其私’,赵写‘不’作‘非’。按:‘公私’的‘...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持而盈之’,司马‘持’作‘恃’。‘不如其已’,李:‘已’音以,止也;‘盈’,满也。言执持盈满,不如休止无患。刘清源‘如’作‘知’。”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2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德畜之’,御注无‘德’字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注:“妙本动用降和气,物得以生養萬类。”玄宗疏:“‘德畜之’者,德,得也,畜,养也。”御注本当亦应有“德”字。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彭、吴无‘夫’字。范、彭、寇、赵、罗卷、柰卷、臧疏(成玄英疏文)‘爵’字同此,各本作‘命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呵,中有象呵”,损掩“物呵朢”三字,“呵”当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。帛书乙本作“沕呵朢呵,中又象呵”,“物”作“沕”,“呵”当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;“又...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3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不為下士所笑,不足以名為道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7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敝’作‘弊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如何’,各本作‘奈何’。‘以身’,各本‘以’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2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’。或云‘既知其母,復知其子’,二句皆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