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引无‘夫’字,云:‘禮者,忠信之薄,道德之華,争愚之始。’《后汉书·酷吏传》注引无‘夫’字,‘首’作‘始’。日本柰良圣语臧抄本残卷及《后汉书·朱穆传》...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其精甚真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无此句。”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稀’多‘希’。吕‘我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視(简作视)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皆校為“示”。“視(简作视)”通“示”(上古二字皆為脂部),显示,表示,引申為标榜。详见上章节校笺。高明校為“是”,不妥。“章”...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昆”,“昆”,同谊。《说文·日部》:“昆,同也。从日,从比。”段玉裁云:“从日者,明之义也,亦同之义也;从比者,同之义。今俗合同曰浑,其实当用昆、用。”徐铉...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王弼注《易经》之《恒卦》引此与今本同。皇侃疏《论语·学而篇》第一引作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本’。按:重谓寡欲自重,輕谓纵欲自輕,二者皆以治身言。静谓清静无為,躁谓急功好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’,古本。‘已’,音以,语助。”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善者吾善之’,五注‘吾’下有‘亦’字。”按:五注本作“善者吾亦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。”
《老子》27_音韵_03_江有诰
江有诰云:“‘解’胡买、佳买、古买三切。按古有入声,当与麦部并收。《老子·巧运篇》:‘善鍵无繩約而不可解’与‘迹’、‘策’叶。”(《唐韵·四声正·十二蟹》)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2_道德真经集注
《道德真经集注》(梁迴序)校语云:“明皇、王弼二本‘命’并作‘爵’。”水海按:《道德真经集注》(梁迴序)本校者所见王弼本“夫莫之命,而常自然”中之“命”作“爵”。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吾不知誰之子’,纂微、司马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‘象帝’,李如字,象,似也。”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7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門’者,指阴阳也。以其一辟一阖、往来不穷而言也。阴阳者,以道之动静而言也。动而曰阳,动极而静曰阴。动极而静,静极复动,开阖不忒,生育无穷。‘根’者,谓天地本于此也。人...
《老子》53_音韵_04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知,支部,懈,锡部,支锡通韵;畏,微部,夷,脂部,微脂合韵。除、蕪、虚、餘、竽,鱼部,道,幽部,鱼幽通韵;采,之部,食,职部,之职通韵。(竽,鱼部,也,之部,之鱼合韵。)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4_任继愈
任继愈云:“老子的哲学,无论在世界观方面或在辩证法方面都具有这种素樸的、直观的特点。‘道’,《老子》的书中也是用直观来说明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的。老子对世界的本源,说‘无以名之,字之...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注云:‘猶川谷之與江海也;’是本文‘於江海’,当作‘與江海’。《牟子》引此云:‘譬道於天下,猶川谷與江海;’字正作‘與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5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玄同’:玄妙齐同的境界,即‘道’的境界。王纯甫说:‘玄同者,与物大同而又无迹可见也。’(引自《老子亿》)”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1_吴澄
吴澄云:“道之至大也··而不自以為大;聖人亦若此矣,是以能成其大也。”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林(希逸)无‘是謂···’一句。”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言’并作‘口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乘乘兮’,李‘乘乘’,乘,食陵切,运动相适貌。”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飂’,力幽反。梁作‘飄’。简文云:敷遥反。河上作‘淵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古之極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唯’字,诸王本作‘惟’,道藏王本作‘唯’。‘孔’,甚也。《尚书》‘六府孔修’,《史记》作‘甚修’。‘甚’有盛义,‘孔德’犹言盛德。此言盛德之容,惟道体之是從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貞’,或作‘正’,古字通用。王氏《读书杂志》谓此‘貞’为借字,似未尽然。《周易》:‘貞胜者也。’韩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。’王弼《周易略例》:‘制天下之...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刘说是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‘先生既来,曾不發药乎?’《释文》:‘發,司马本作廢’;《列子·黄帝篇》引作‘廢’。又《缮性》‘非藏其智而不發也’,《御览·逸民部》引作‘廢’...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’,按:范应元同此,各本作‘自古及今’,非是。‘古’、‘去’、‘甫’韵。范谓王弼同古本,则今弼注中两作‘自古及今’,盖后人依别本改经文,并及弼注矣。...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昧’,陆梅对切,李莫佩切,昏昧也。‘纇’,河上作‘類’。‘進退若道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、程此句并在‘夷道若纇’上。”按:彭耜刻本误刻“進道若退”为“進退若道”...
《老子》73_03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列子·力命篇》:‘老聃语关尹曰:天之所惡,孰知其故?言迎天意,揣利害,不如其已。’语出于此章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天之所惡’,惡有为也。‘孰知其故’,誰能知天意之...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英伦无‘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王弼作‘宗寞’,河上、今王弼作‘寂兮寥兮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