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沅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儼兮其若客’。王弼作‘儼兮其若容’,非是。‘客’與‘釋’、‘樸’等字為韵也。《论语》‘居不客’,陆德明曰:‘本或作容。’其误與此同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希声亦无‘兮’字。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作‘猶予若畏四鄰’。”水海按:《史记·吕后本纪》司马贞索隐引经文作“猶兮若畏四鄰”。
04613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豫’,本又作‘與’,聚珍版弼注‘兮’作‘焉’。陆希声无‘兮’字。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作‘與予冬涉川’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道’,河上公、王弼和‘士’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同(作‘能知’),河上公‘能’作‘以’。”
0379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(‘以’前之)‘可’字。”
03514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忽恍’,王弼作‘惚怳’。河上‘忽’是,弼‘怳’是,其‘恍惚’则并非是。奕借‘芒刺’、‘菲芴’之字為之,与《庄子》‘杂乎芒芴之间’字同。”
0487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本或无‘兮’字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无‘一者’二字及两‘之’字(包括‘其下不物’句)。‘皦’,或作‘曒’,从日者非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本上句作‘則可以寄於天下’,下句作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苟’作‘及’,无‘乎’字,王弼同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何謂寵辱’,明皇作‘何為寵辱’。”
0867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陈景元、李道纯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。陈、李二家俱谬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埏,王弼作‘挻’。陆德明曰:‘河上云:挻,和也。’不言河上与王弼异字,疑河上亦作‘挻’。按:古无‘埏’字。‘八埏’之‘埏’,《淮南子》作‘夤’。《说文》:‘挻,长也;’《...
03113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本皆以‘當其无’断句。按《考工记》‘利转者,以无有為用也’;是应以‘有’字断句。下并同。”水海按:陶方琦同意毕说。
0328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无以為’,河上公作‘无知’。以上六句,河上公并无‘乎’字。李道纯曰:‘有乎字者非。’沅按:《淮南子》引并有‘乎’字。有‘乎’字者是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能无以知’,河上公作‘能无以為’,王弼作‘能无知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作“能无知”,道藏河上公本作“能无為”,无“以”字。...
0276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如’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致’作‘至’。”
0247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‘褒’并作‘抱’。按:‘褒’,裹也;‘抱’同‘捊’,取也,义异,应用‘褒’字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作‘功遂、身退,天之道’,诸本并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,天之道’,李约‘名’作‘事’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并作‘满堂’,依义作‘室’是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司马光‘驕’作‘憍’,非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’,诸本并作‘揣’。《说文解字》无‘’字。傅奕本惟此句下有音义云:‘,音揣,量也。’按:‘量’之义即‘揣’字。《左传》所称‘揣高卑’,是或‘散’为‘揣’字古文欤?!又顾...
03110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作‘正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政’。作‘正’者非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‘人’作‘仁’,寇才质同王弼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‘不’作‘非’。《淮南子》引同王弼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陆德明曰:‘谷,河上本作浴’。后汉陈相边韶建老子碑《铭》引亦作‘浴’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天地根’,无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作“天地之根”,宋刊河上公本则作“天地根”。又,譣王弼注云:“本其所由,与太极同体,故謂之‘天地之根’也。”...
03315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詘’,河上公作‘屈’,王弼作‘掘’。陆德明曰:‘顾欢作掘’。‘俞’,诸本作‘愈’。按:古无‘愈’字,盖即用‘俞’也。诸本并非。”
02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