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沅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希’。”
02513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皆无‘故’、‘矣’二字,陆希声有‘故’、无‘矣’。”
0478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’。明皇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義教之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易玄本(御注本)则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”,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亦同易玄本。
0509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傅奕作‘祺’,河上公作‘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。按‘妖’应作‘娱’,古无‘訞’字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不’作‘勿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道藏河上公本、宋刊河上公本皆作“不”。不知毕沅所据何本。
04915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无以為’,河上公作‘无知’。以上六句,河上公并无‘乎’字。李道纯曰:‘有乎字者非。’沅按:《淮南子》引并有‘乎’字。有‘乎’字者是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有‘也’字。”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“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靖’,诸本皆作‘静’。古字无‘躁’,应作‘趮’。”
0257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者’字。‘往’,王也。”
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