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玄英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2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聖人恬淡无為,少私寡欲,處民之上,為君而使轻徭薄赋,无重劳也。處物之前,而為君主,遂使民歌,击壤宇内,清夷利物,弘多而无积害。”
0447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体无涯际,故名為‘大’。不大為大,故称為‘强’。夫名以召体,字以表德,道即是用,大即是体,故名大而字道也。人皆先名后字,今乃先字后名者,欲表道与俗反也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6_成玄英

成玄英疏注云:“善者,谓无欲修学之士也;不善者谓有为滞境之人。善以平等胜教化之,令其得善。此则以百姓心為心之善也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3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天’者,自然之谓也。夫日中则昃,月满则亏。亏必盈极,则反数其然也。所以佐世之功成,富貴之名遂者,必须守分,知足谦柔,静退处不竞之地,远害全身。能如是者,深合天真之道...
0418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江海善下,為百川之所共凑;圣道虚容,為衆生之所歸往。故下文云:‘江海所以能為百川王者,以其善下也。’”
0339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‘烹’,煮也。‘腥’,魚也。河上公作‘鮮’字,亦魚也。言煮小魚挠之刚糜烂,任置即自全,喻理國无为即太平,躁动则荒乱。”按:成玄英本当作“治大國若烹小腥”。然顾本成疏则谓...
0458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5_成玄英

顾欢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智慧’,聖智也。上以聖智治,法物令滋彰,下则诈僞百端,以避刑网,还窃聖智以为僞具,智之害物,备在庄文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8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君王不能用道守贵、乖理悖德,將恐神器颠覆,社稷倾危,夏桀、殷纣即其人也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河上本作‘肖’,诸家云‘笑’,笑者老君体道自然,妙果圆极,故天下苍生,莫不尊之为大圣也。何意得如此耶?只为接物谦和,不矜夸嗤笑于物,故致然也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恣情放欲,輕躁日甚,外則亡国,内則危身。”
05114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河上作‘注’,诸本作‘浮’,浮者染滞也,颠倒之徒,迷没世境,纵恣耳目,滞著声色,既而漂浪长流,愆非自积。聖人愍其困苦,故显其病,而六根之中,偏举两者,欲明此二患最深。...
0418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3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‘天門’,河上公本作‘天地’。”水海按:譣河上公注云:“‘天門’谓北极紫微宫,‘開闔’谓终始五际也。治身,天門谓鼻孔,開谓喘息,闔谓呼吸也。”则河上公本亦作“天門”。作...
0398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9_成玄英
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能知人好恶,是智也。’照达前境鉴人机性、大小、浅深,无不悉知,此是他心智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3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蒞’,临也。言用正道以临天下者,使邪魅之鬼不敢为妖孽之患也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見素’,去华也。‘抱樸’,归实也。‘少私’,公正也。‘寡欲’,息贪也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貴,尊高也;賤,卑下也。得一之君,故能谦下;失道之主,必致骄矜。故知骄矜是賤下之基,谦卑是尊高之本。校量得失,故有斯戒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6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一曰慈’,慈念苍生,拔苦与乐,此寳道也。‘二曰儉’,少欲知足,守分不贪,此经寶也。‘三曰不敢為天下先’,谦伪柔弱,先物后己,退身度入,此师寳也。”
02515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3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襲’,承也,用也,即结叹常善聖人利物无棄,可謂承用聖明之道也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50_09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诸本言‘駐’,駐,立也。”按:成玄英本“椯”作“駐”。
0358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9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馳騁’,犹走骤也。言田獵之夫,贪逐禽兽,快心放荡,有类狂人倒置之徒。欲心逐境,速如馳騁,狂如田獵也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生化萬品至功潜被,而歸功於物,故不有功名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诸本作‘亦’字,唯张系(天)师及陆先生本作‘之’字。然‘之’、‘亦’二字相似,故误作‘亦’字,今用‘之’为是。言非此鬼之不傷物,但为聖人以道莅天下,能制伏邪恶,故鬼不复...
0678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荒’,诸家云‘莽’,‘莽’是眇莽,叹其久远;‘央’是尽义,嗟其未息,言众生染滞之心,其日固久,执著情笃,未有休时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胜上(尚)道德之人,与太虚等量,故能包容万物,若彼空谷也。‘谷’,本亦有作‘俗’字者,言能忘德,不异嚣俗也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保养真性,不轻染欲,故自愛也;谦卑静退,先物后己,不自贵也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離’,散也。‘嬰兒’譬无分别智也。言人常能守静,則其德不散,故能復於本性,歸无分别智也。”
0296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6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光照外也,既即照而忘韬光晦迹歸明于昧,故云‘復歸其明’也。下文云‘光而不耀’也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心耽丝竹,耳滞宫、商,不能反听希声,故曰聾也。《庄子》云:‘非唯形声有聾盲夫,智亦有之也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8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欲令歸道柔弱,必先极其强大,然后示之以雌柔。”
05514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‘大國’即万乘之邦。‘郊’,郭外也,之往也。言大國虚容譬于江海,江海处众流之下,故百川竞注。大國用道谦柔,故万邦归往,朝宗慕义满于郊郭也。‘郊’,本亦作‘交’字者,言大...
051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