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玄英共85篇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窪’,下也。谦卑逊让,退己处下,不與物竞,而故隐行。‘盈’,满也。此一句忘高。‘弊’,辱也。能交鄙恶,弊辱而不贪荣宠,即其德日新。此又忘荣辱也。”
03710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江海善下,為百川之所共凑;圣道虚容,為衆生之所歸往。故下文云:‘江海所以能為百川王者,以其善下也。’”
0399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荒’,诸家云‘莽’,‘莽’是眇莽,叹其久远;‘央’是尽义,嗟其未息,言众生染滞之心,其日固久,执著情笃,未有休时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8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欲令歸道柔弱,必先极其强大,然后示之以雌柔。”
05614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榮,寵贵也;辱,卑贱也。处於榮贵,遂起骄奢,而福善祸淫忽然凋落,比之榮寵翻為祸甚,若知倚伏不常贵,為祸始应须自戒,勿為放逸,处於榮华,恒如卑贱,故贵以贱為本,高以下為...
0389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6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光照外也,既即照而忘韬光晦迹歸明于昧,故云‘復歸其明’也。下文云‘光而不耀’也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4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身,内也,实也;名,外也,宾也;孰,谁也。世人皆求外丧内,贪名丧实,何者?夫令誉芳名本为身也,身既为名,身死名竟何施?老君愍兹颠倒,故覆云名之與身谁是汝親乎?而汝贪名...
0538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4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希,简少也。【道】体非宫、商,不可以耳根聽,故曰‘希’也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河上作‘注’,诸本作‘浮’,浮者染滞也,颠倒之徒,迷没世境,纵恣耳目,滞著声色,既而漂浪长流,愆非自积。聖人愍其困苦,故显其病,而六根之中,偏举两者,欲明此二患最深。...
0478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見素’,去华也。‘抱樸’,归实也。‘少私’,公正也。‘寡欲’,息贪也。”
0567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'不祥,犹不善也。言聖鉴虚通,达於善恶,若有不祥之事,辄自责躬引过归己,此可為天下君王也。昔成汤自翦,千里来云,即其事也。前言社稷可寄诸侯,后举天下宜属天子。'
04710
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白’,昭明也;‘黑’,暗昧也;‘式’,法〔式〕也。自显明白,炫燿於人,人必挫之,良非智者。韬光晦迹,退守暗昧,不忤於物。故是德人能知白守黑利害者,可為脩学之洪范也。...
05513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12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不知强知曰‘前識’,识在知前也。言此前識之人,于修道行中,甚为華伪,既非大智慧源,乃是愚癡之始也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保养真性,不轻染欲,故自愛也;谦卑静退,先物后己,不自贵也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5_成玄英

顾欢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智慧’,聖智也。上以聖智治,法物令滋彰,下则诈僞百端,以避刑网,还窃聖智以为僞具,智之害物,备在庄文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河上本作‘復’,诸家作‘備’。‘備’,防也。衆人執滞有為不能忘學,故執學者以防众生之祸患也。”(顾本成疏)。水海按:卷子成疏云:“‘復’,河上作‘備’。”察今存河上本则...
04012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2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聖人恬淡无為,少私寡欲,處民之上,為君而使轻徭薄赋,无重劳也。處物之前,而為君主,遂使民歌,击壤宇内,清夷利物,弘多而无积害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‘大國’即万乘之邦。‘郊’,郭外也,之往也。言大國虚容譬于江海,江海处众流之下,故百川竞注。大國用道谦柔,故万邦归往,朝宗慕义满于郊郭也。‘郊’,本亦作‘交’字者,言大...
05515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3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天’者,自然之谓也。夫日中则昃,月满则亏。亏必盈极,则反数其然也。所以佐世之功成,富貴之名遂者,必须守分,知足谦柔,静退处不竞之地,远害全身。能如是者,深合天真之道...
0438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3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襲’,承也,用也,即结叹常善聖人利物无棄,可謂承用聖明之道也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千里’,此言‘百仞’,且七尺曰仞。”水海按:可知成玄英本与帛书甲本同。
03212
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保,持也。言持此动寂不殊一中道者,不欲住中而盈满。此遣中也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11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樸,真本也。始自知雄,终乎守辱,三种脩学為道之要,又如虚谷,罄无不容,所以常811道篇校笺译评道之德,於是乃足,故能復於真,歸於妙本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50_09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诸本言‘駐’,駐,立也。”按:成玄英本“椯”作“駐”。
0378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徒,类也。是知行剛强者乖于和理,故与死为徒。行柔弱者,顺于和气,故与生为徒。此合喻也。”
0518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2_成玄英
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天’,自然也。‘式’,法也。‘莫若’犹无过也。言上合天道,下化黎民,元者无过,用无为至(之)法也。叹此无为之法,独能自利,利他。用之治身,则制伏魔试;用之治国,...
05414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恣情放欲,輕躁日甚,外則亡国,内則危身。”
05214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8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君王不能用道守贵、乖理悖德,將恐神器颠覆,社稷倾危,夏桀、殷纣即其人也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6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既遗荡乎親疏,又虚忘于利害,毁誉不关其虑,貴賤莫届乎怀。故苍生荷戴而不辞,群品乐雅而不厌,是以天下人间尊而貴之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心耽丝竹,耳滞宫、商,不能反听希声,故曰聾也。《庄子》云:‘非唯形声有聾盲夫,智亦有之也。”
032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