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应元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數,音朔。譽,称美也。王弼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數車无車’。陈碧虚云:‘依古本作譽。’”
0548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有形之長久者,莫如天地。天地均由道而生,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安于无私而不自益其生,故能長生也。”
0545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11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''聖人言'绝句。社稷者,古者建邦立國,左社(土神)右稷(谷神)。社者,五土之神也;稷者,祈穀之所也。民以食為天,故有國必先社稷,而王者乃社稷之主也。受國之垢者,謂自行谦下...
05411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10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···大辯者,不言而信,故若訥也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以方所言,此言所者,以万物由是出而言也。人能有志于道,不离于初,故不失其所。如此者,乃久也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跂’,去智切,举踵也。‘跨’,枯化切,越也。立而跂欲高于人也,然岂可久立邪?行而跨欲越于人也,然岂可久行邪?跂也跨也,以譬人之好高争先,所立所行不正,不可以长久也。”
0545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衣被’,王弼、马诞同古本。‘衣被’,猶覆盖也。···道又覆盖萬物,而未尝為主也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天地’字,古本如此;一作‘天下母’。宜从古本。‘為天地母’者,言其生天地也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其於道也,曰:餘食贅行。’‘食’,音嗣。‘行’,去声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難治者,以其上之有為也,是以難治’,古本。殊不知民不難治,至于難治者,由上之人有為多欲,而民亦化上,是以難治也。汉文帝尽灭民租,恭俭清静,而天下大治,其效著矣。苏...
05415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7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民之從於世事,為利欲所诱,鲜因其自然,乃生心作意以為之。其始也,未必不謹;其終也,多至於贪肆。故常於其事近乎成而敗之。若能謹終如始,則尚庶幾无敗事矣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73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此敢与不敢两者,世或以敢为利,而因以殺身,則是害也。世或以不敢为害,而因以活身,則是利也。故曰‘或利或害’。由是观之,强梁者天之所惡,断可误矣。而世之人,誰知其常也。世...
0536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貞’字,严遵、王弼同古本,世本多作‘忠’,盖避讳也。六親和,则谁非孝慈?國家治,则谁非貞臣?大道不廢,则安取仁義?”
0539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聖人无積,既以為人,己俞有;既以與人,己俞多。’古本。‘俞’,平声。《音辩》云:‘俞,羊朱切。’傅奕引《广雅》云:‘益也。’《汉史》有‘民俞病困’。··聖人虚心应物,...
05310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知此两者,亦稽式也’,傅奕、王弼同古本。稽,古兮反,考也,同也,如《尚书》‘稽古’之‘稽’。傅奕云:‘稽式,今古之所同式也。’”水海按:《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本引王弼...
05314
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自恃曰矜。有所長,而不自恃,故長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罪莫大於可欲’,古本如此。‘罪’,过也;‘欲’,贪也。‘可欲’,谓凡可贪之事物也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19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巧利本欲以便民,而其末必至挠民,盖巧利之习胜,则寝失淳朴之风也。上攻巧利,则下多奸贪,以至為盗,故絶弃世俗之所谓巧利之事,则盗賊无有矣。盖聖知、仁義、巧利非乱天下,而...
05314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我獨若昏,‘俗人皆察察’,河上公及诸家省‘皆’字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上古結繩而治,今民既淳朴,则可使復結繩而用之。化底和平,则虽結繩亦不用矣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邪’,余遮切,疑辞。谓聖人谦下无争,非以其无私邪?此言其实无私也,而人自然尊之,物莫能害之,盖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也。聖人成其私者,非私曲也,非私邪也,谓众人之自益其...
05210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將取於天下者’,古本如此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者,自然之理,萬物之所由也。傅奕云:‘大也,通也。’韩康伯云:‘无不通也。’‘可道’者,谓可言也。‘常’者,久也。道一而已,有体用焉,未有不得其体而知其用者也。必先体...
05212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仁者爱之理。谓天地生育,其仁大矣。而不言仁,其于萬物,譬如结芻為狗,以祭祀。···《音辩》云:‘芻狗,束草為狗也。’”
0525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愛以身為天下者,則可以寄天下矣’,古本。一本作‘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’。按:《庄子·在宥篇》:‘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,莫若无為;无為也,而后安其性命之情。故貴以...
05214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谓失道者則同於失道之人,故同於道者,有道者亦与之相得。同於德者,有德者亦与之相得。而同於失者,則失道者亦与之相得。此乃同声相应、同气相求也。是知人之言行,当疏通安静,不...
05213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正’字,傅奕、陈碧虚并云‘古本作政’。然‘政’者,正也,义通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聖人自知其神而不求人知,自愛其气而不求人貴,故去彼自見、自贵之行,而取此自知、自愛之道。是以神气相守,显則成体,隐則成始,变化无穷,深不可测,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...
0527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6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王侯守道而在天下,则萬物歸之,譬如川谷之與江海也。盖道者萬物之所宗,江海则川谷之所歸也。苏辙曰:‘江海,水之钟也。川谷,水之分也。道,萬物之宗也。萬物,道之末也。皆水...
0526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谷神’,犹言虚灵也;‘不死’,犹言无极也;‘玄牝’,言其生物而不见其所以生也,謂虚灵无极。此乃生物之牝,而不见其所以生,故曰‘玄’。‘谷神’二字,傅奕云:‘幽而通也。...
051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