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復衆人之所過’,当作‘以復衆人之過’,王本捝一‘以’字,衍一‘所’字。‘以復衆人之過’与‘不貴難得之貨’,句法略同,义亦明莹。增‘所’字则赘矣。‘欲不欲’者,以不欲為欲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无‘焉’字是也。余疑‘作’字当在‘萬物’上,盖转写误窜。···按《老子》最古本当是一作‘不辭’,一作‘不始’。傅本‘始’上‘為’字,乃后人妄增也。《说文》:‘辭’籀文作‘...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5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德’,读为‘得’。”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5_高亨
高亨云:“既言沖,又言不盈,文义重复,疑‘盈’当读为‘逞’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‘不可亿逞。’杜注:‘逞,尽也’。《文选·思玄赋》李注引《字林》:‘逞,尽也’。‘盈’、‘逞’古...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《老子》原书‘德’字悉作‘惠’,后人改为‘德’。此句误作‘真’或‘直’,不然,亦必被改作‘德’矣。質,实也。《论语·雍也篇》:‘質胜文则野,文胜質则史。’皇疏:‘質,由实...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是以’二字衍文,盖后人所加。”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2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貴’,疑当作‘貞’。‘貞’、‘貴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‘貞’读为正,长也,君也。贵此道者为天下君长也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5_高亨
高亨云:“二‘之’字疑衍,‘有以為利,无以為用’,犹云以有為利,以无為用也。王注曰:‘木埴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无為用也。言无者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’既言‘以无為用’,又言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可以有國’下疑当有‘之母’二字,盖此文原作‘莫知其極,可以有国之母,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’,写者误脱二字耳。‘國之母’者道也。五十二章曰:‘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’,‘天下...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是以’二字衍,后人所益。”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无‘焉’字是也。余疑‘作’字当在‘萬物’上,盖转写误窜。···按《老子》最古本当是一作‘不辭’,一作‘不始’。傅本‘始’上‘為’字,乃后人妄增也。《说文》:‘辭’籀文作‘...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除’,读为塗。《文选·西都赋》李注引《广雅》:‘塗,污也。’除、塗同声系,古通用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‘左右请除之;’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作‘左右欲塗之’,即其证。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3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柔脆’作‘柔弱’为胜,盖‘柔弱’二字乃本章之主干也。”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3_高亨
高亨云:“‘聽之不可聞’句,傅本未误。”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3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繩繩’疑本作‘鼆鼆’,形近而讹。《说文》:‘鼆,冥也,从冥,黽声。读若黽蛙之黽。’则鼆鼆犹冥冥矣。谓其不可見也。不可見自不可名,故曰‘鼆鼆不可名’。《释文》:‘繩,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夸’、‘竽’同声系,古通用。据韩非说,盗竽犹今言盗魁也。竽以乐喻,魁以斗喻,其例正同。但余有疑者,《说文》:‘牵,所以驚人也。从大从关。一曰大声也,一曰读若瓠,一曰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五十五章亦有此三句。‘不道’难通,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王冰注:‘所謂物壯則老,謂之天道者;’疑所见本作‘是謂天道’,‘天’误为‘不’耳。然‘不道早已’如改作‘天道早已’,...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戰’,傅本作‘正’。‘正’读为征,征、守义亦相对。”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'按:'攻'字疑衍,盖'堅强'一本作'臤强',校者并记之,遂衍作'臤堅强',又讹'攻堅强'耳。'而堅强者莫之能勝',犹言'而堅强莫能勝之',谓堅强之物莫能勝水也。此类句法古书恒有之。《论...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7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夫两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為下’,按:‘欲大’当作‘大欲’,转写误倒。夫两者各得其所大欲者宜為下,正总承上文而言,谓大國小國各得其所大欲者俱宜居下也。大國所大欲者兼畜人也...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马说是也。趥亦徐行也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‘君子盖猶猶尔。’郑注:‘猶猶,疾舒之中。’《荀子·哀公篇》:‘猶然如将可及者。’杨注:‘猶然,舒迟之貌。’皆以‘猶’為‘趥’之例。...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下德之人,不求反其本性,而于性外求德,既得性外之德,则坚守勿失,而终失去本性,故曰‘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’”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‘亭之,毒之’,河上本作‘成之,熟之’,古本多与河上本同。按:‘亭’,当读为‘成’。‘毒’,当读为‘熟’。皆音同通用。”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3_高亨
高亨云:“按三十八章曰:‘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’七十二章曰:‘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’并于此文(指十二章末句)同例。皆复...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若,犹或也。留于心谓之存,去于心谓之亡,言中士聞道,有时则留之于心,有时则去之于心也。留于心谓之存者,《礼记·祭义》:‘致爱则存,致慤则著。’郑注:‘存著谓其思念也。’是...
《老子》20_音韵_05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泊’、‘兆’为韵,鱼宵通谐也。”古棣云:“采高亨说。‘泊’入鱼部,‘兆’入宵部,鱼宵可以通谐。”按:孔广森、王念孙、汪有诰、章炳麟等鱼部包括铎部。按王力三十部韵,“泊”...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河上本作‘類’(水海按:王羲之书河上公古本石刻拓本作‘纇’)。易顺鼎曰:‘夷,平也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:刑之颇類。服注:類,读为颣,颣,不平也。颣与夷正相...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此句当作‘治大國若居下流’。转写捝‘治’字‘若’字,而‘居’字又讹为‘者’字也。河上注:‘治大國当如居下流’,是河上本原作‘治大國若居下流’,其证一也。王注:‘江海居大而...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俞说近之。但余疑此文当作‘輕則失臣,躁則失民’。河上本‘臣’字,《韩非子》引同,可证古本如此,原不误也。‘民’作‘君’者,盖形近而讹。‘輕則失臣,躁則失民’者,言輕則其臣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6_高亨
高亨云:“《庄子·骈拇篇》:‘骈拇枝指,出乎性哉!而侈於德。附贅县疣,出乎形哉!而侈於性。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,列於五藏哉!而非道德之正也。是故骈於足者,连无用之肉也。枝於手者,树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