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勘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父”作“仪”,夺“也”字,其他文字同;乙本“然”后有“也”字。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父”皆作“甫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何”作“奚”,“也”作“哉”,谓“吾奚以知衆...
03815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白文本、葛玄序文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吕惠卿本、邵若...
05712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无“者”字,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等宋元明清...
02614
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自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馆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“者”字,作“自見不明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...
03412
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馆本、遂州本“伐”作“饒(简作饶)”,无“者”字,谓“自饒无功”。景龙本、御注本、(唐)李荣本无“者”字,作“自伐无功”。周如砥本“...
05013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、馆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“者”字,作“自矜不長”。其他通行本皆同此句。
0397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几句,帛书甲本无“也”字;乙本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其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景福本“其在”作“於其”,“曰”作“日”,“粽”作“餘(简作馀)”,谓“於其道也,日餘食...
0258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弗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“惡(简作恶)”假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母铎部,为同音假借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想尔本、馆本、遂州本“或”...
03710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1_校勘

二此句,帛书甲本“全”作“金”,“正”作“定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前句同,后句“枉”假作“汪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阳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...
0267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“敝”假作“”(二字上古皆为并母月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“洼”作“窊”,“敝”作“弊”,谓“窊則盈,弊則新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...
0509
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王守正本“少”作“小”,謂“小則得,多則惑”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馆本、遂州本“惑”作“或”,謂“少則得,多則或”。其他诸通行本皆同帛书本。
05212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“聖(简作圣)”省作“和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傅奕本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執(简...
02412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自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章”误作“明”;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今通行本“視(简作视)”作“是”,“章”作“彰”,謂“不自是,故彰”。唯想尔本“章”如字...
0365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明”误作“章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当作‘不自示故章,不自見故明’,方与上文合。乙本不误。”帛书乙本“見(简作见)”后有“也”字,謂“不自見也,故明”。今通行本皆...
02615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苏辙本“有”字无,謂“不自伐,故功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本。
03513
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馆本“弗矜”作“不自矝”,“矝”字误,无“能”字,谓“不自矜,故長”。吕惠卿本“弗矜”作“不自欽”,无“能”字,謂“不自欽,故長”...
0289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道藏河上公本“争”作“矜”,“故”后有“天下”二字,謂“夫唯不矜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...
04715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古□□□□□□□語才”,损掩“之所謂曲全者,幾”七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(宋)...
03914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全”形讹作“金”,《甲本释文》径直作“全”。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陆希声本、赵孟頫本“誠(简作诚)”前有“故”字,“全”后有“而”字,作“故誠全...
0486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希”作“稀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甲、乙本。
02714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前句“飄(简作飘)”作“”,后句同。今从甲本。王弼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林希逸本、董思靖本、王雱本、彭耜本、张嗣成本、张之象本“飄(简作飘)”字前皆有...
0458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陆希声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邵若愚本及其他宋人本和元...
02812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□□□□□□於人乎”,损掩“而弗能久,有兄”六字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“而”作“上”,“弗”作“不”,“有”作“而”,“兄”作“况”,无“乎”...
0268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敦煌英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邵若愚...
03111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傅奕本句前有“從事於得者”,两处“德”字作“得”,谓“從事於得者,得者同於得”。顾欢本作“同於德者,德亦得之”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馆本、遂州...
0535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者者,同於失”,前“者”字為“失”字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者”上一字,原用朱涂过,所改之字已剥落,其原写误字為‘者’,今据乙本改為‘失’字。”帛书乙本同此...
04111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同於德□,道亦德之”,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福本、林希逸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焦竑本、释德清本...
03411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同於□者,道亦失之”,“於”后损掩“失”字;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顾欢本作“同於失者,失亦樂失之”。傅奕本作“於失者,失亦得之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...
04612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李道纯本“昆”作“混”,“地”作“而”,谓“有物混成,先天而生”。其他诸本皆作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”。
02710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繡呵繆呵”,“蕭(简作萧)”假作“繡(简作绣)”(上古二字皆為心纽幽部),“呵”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;“漻”假作“繆”(上古二字皆為幽部);帛书乙本“兮”时译為...
04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