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振玉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谓’,今本作‘為’,以全书例之,当作‘謂’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二本‘吉’字上有‘故’字。景福本‘尚’作‘上’,下同。‘凶’,敦煌本作‘喪’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亨’,王本作‘烹’,与景福本同。《释文》出‘烹’字,注:‘不当加火’,则王本原作‘亨’,今改正。景龙本、敦煌本均作‘亨’。又‘鮮’,敦煌辛本作‘腥’,注河上作‘鮮’。...
0607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而美之者’,景龙本作‘若美之’,敦煌本作‘若美必樂之’。‘是樂殺人’,景福本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四本均有‘罪莫大於可欲’句。又,‘大’字敦煌本作‘甚’。”
0709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、敦煌辛、敦煌壬诸本均有‘聖人’二字。‘上民’,景龙、御注、敦煌庚、敦煌辛诸本‘民’均作‘人’。‘必以’,御注、敦煌辛本均作‘以其’。下同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庚本、景福本均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景福、敦煌庚、敦煌辛本‘補’均作‘與’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厭’,敦煌本作‘饜’。‘財’,敦煌本作‘资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愛民’景龙碑避讳作‘人’。‘國’下敦煌丙本作‘而无知’,景龙、御注、英伦三本均作‘能无為’。”水海按:御注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等唐人本皆作“民”,并未避讳。故罗氏之说不...
04312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’,辛本‘則其欲退賢’。”
05314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二本均无‘以’字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1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制’作‘制’。‘無’,今王本作‘不’,与御注、景福二本同,《释文》出‘無割’二字,知王本作‘無’,今据改。景龙本、敦煌本均作‘是以大制无割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、敦煌庚、敦煌壬三本均无‘是以’二字。敦煌壬本‘无執’上有‘聖人’二字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无'云'字。景福本、敦煌庚本作'故聖人言云'。'
05413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丙本无‘謂’字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貴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作‘客’,景龙、英伦、御注诸本均作‘儼若客’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層’,敦煌庚本作‘成’,辛本作‘重’,壬本作‘曾’。”
02415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為天下蹊’,敦煌本无此句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‘且先’二字颠倒。”
0379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、敦煌均作‘醕醕’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易泮’,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辛壬诸本均作‘破’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均无‘兮’字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无‘者’字,‘强’下有‘於’字。敦煌本‘强’作‘彊’,下亦有‘於’字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亦作‘溪’,景龙本作‘蹊’,敦煌本作‘奚’,下并同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之於’,御注、景福、英伦三本作‘之與’,敦煌、景龙二本均作‘與’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不敢以取强’,景龙本、敦煌本均无‘敢’字。景福本句末有‘焉’字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,均无‘焉’字。”
0275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英伦无‘樂’字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徼’,敦煌本作‘曒’。”
045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