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海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猒”(yàn)是。《说文》云:“猒,饱也,足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猒,於艳、於盐二切,足也,饱也。”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“浅人多改‘猒’为‘厭’,‘厭’专行,而‘猒...
03611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毕、刘、蒋三人之说甚是。帛书甲、乙本“長短之相刑也”,用“刑”字假“形”字,而不作“較(简作较)”。“刑”、“形”古多通假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耕部),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...
04711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有物昆成,先天地生。蕭呵漻呵,獨立而不垓,可以為天地母。吾未知其名,字之曰‘道’。”成【zǐen】、生【fen】為韵,二字皆為耕部。蕭【sieu】、漻【lieu】為韵,二字皆為幽部。此...
03611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,当作“脃”;“脆”为俗字,《说文》无;“膬”为“脃”的或体,《说文》亦有。至于“判”字,则应从傅奕本、范应元本,今许抗生、张松如、沙少海等人即校为“判”。作“破...
04411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令”,《广韵》“力政切”,去声,上古為来母耕部【lǐen】,动词,使、让之谊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“令,使也。”“之”,代词,代它们,即“此三言”。此“之”不可少。通行本皆漏传...
02711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应有“則恒无欲也”一句。本篇是论“道”的特性、功能的,所以上句言“萬物歸焉而弗為主”,此句自然以“則”(通行本作“故”,“則”猶“故”,申事之词也,详见《古书虚...
03311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重”,指军旅的重車,载重車,輜重車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重至於邲。”杜预注:“重,輜重也。”又《襄公十年》:“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。”孔颖达疏:“重者,車名也。载...
04411
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百姓”是奴隶社会宗族制的产物。在先秦奴隶社会中,占统治地位的宗族,概称“百姓”。百言其多,姓指族姓。如《尚书·尧典》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”,“百姓”即各个宗族及其贵族首领...
05211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迂评本、凌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亦有“以鄉觀鄉”一句,宋乾道黄三八郎刊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无“以鄉觀鄉”一句。
04111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句言最有德的人,因循自然,不表为外在形式上的“德”,所以有德。
0356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譣义,傅奕本等“不足”二字为赘,李道纯说是。又,高明校帛书乙本残文“有以取”,正補足乙本残损三字空缺,故从之。但帛书乙本明显误夺“天”后“下”字,高氏不察,則失校矣。至于高...
04311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若可以託天下矣”。楼宇烈云:“《庄子·让王篇》:‘夫天下至重也,而不以害其生,又况他物乎?惟无以天下為者,可以託天下也。’又‘託’字,陶鸿庆说当与下节注之...
04211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帛书甲本作“知其日,守其辱,為天下浴”,“日”,上古為日纽质部【nǐět】;通行本的“榮(简作荣)”,《广韵》谓“永兵切”,上古当為匣纽耕部【xǐwen】(王力《古...
03211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乎”字,张鼎文本和道藏本《韩非子》引即有“乎”字,与帛书本合,然则衍“於”字也。又,“圖”,圖谋,“谋度”(顾本成疏)。此两句言圖谋困難的事,应当在它容易...
03911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既”,本义是食尽,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释》:“契文象人食已,顾左右而将去之也,引申之义为尽。”《广雅·释诂》:“既,尽也。”即完尽之谊。執道不失,天下歸之。樂...
04411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有连词“而”义顺。范应元注文中,也出“而”字(见下引)。故今从帛书乙本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去彼目之妄视,取此腹之养性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据上文“貴為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託天下矣”,此处当应作“愛以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寄天下矣”,帛书本似于“愛以身”后省一“於”字。明世德堂本《庄子》引文和陈景元本即有“於”字。“...
04911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之力”二字,帛书本无,盖后人涉上句“是謂不争之德”而妄加。《老子》书中,“德”與“力”是不相对言的。又,“是謂配天”,正与前文“是謂用人”相对言,故不当删去“配天”前“是...
02211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視(简作视)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皆校為“示”。“視(简作视)”通“示”(上古二字皆為脂部),显示,表示,引申為标榜。详见上章节校笺。高明校為“是”,不妥。“章”...
02511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甲本作“容(jué)”,《说文》:“谷,口上阿也。从口,上象其理。嘟,谷或如此。,或从肉,从蒙。”段玉裁注:“口上阿,谓口吻已上之肉,随口卷曲。”章炳麟《文始》:“《说文》:...
03711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衰”。“衰”是“抱”的古字。(《说文·衣部》:“衰,裹也。从衣,包声。”徐铉注:“今俗作‘抱’,非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论语》:‘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’马融释以‘怀...
05511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果而毋得已居”,“毋”,副词,表示否定,相当於“不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十云:“‘無’,不也。····《老子》下篇:‘聖人不積。’《魏策》引作‘聖人無積’。《诗经·皇矣...
05311

《老子》39_01_校笺_02_水海

水海按:训“一”为“元气”说是也。“元气”是由太初混沌的道经过长期发展的产物。“元气”是有名之物,道是无名之物。可见“一”不是“道”。然而它近于“道”。
03711

《老子》16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至虚極也,守静督也。萬物旁作,吾以觀其復也。”極【gǐek】,职部;督【teuk】,觉部;职部【ek】和觉部【euk】皆为入声韵,其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职、觉合韵,极、...
04311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有“萬物”二字为宜。作为生命之体来说,“萬物”包括动物、植物。譣经文之义,“萬物”和“草木”非并列关系,为从属关系;且“人”是高级动物,虽属“萬物”,但亦可与“萬物”对言。...
03711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沌”,愚昧无知貌,混沌无知。《玉篇·水部》:“沌,混沌也。”《集韵》:“沌,混沌,元气未判。”又云:“忳,愚貌。《老子》‘忳忳兮’,或作‘沌’。”又云:“沌,沌沌,愚也。...
03011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蒋说非是。不能以“执古之道”例此;况“执古之道”非古之立言者。以“古之立言者”释“建言”,为望文生义,增字解经(增“古之”和“者”)。河上公注亦不妥(于文献无徵)。高亨说为...
03211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谓“共之璧”即“拱璧”(许抗生等语);又谓“拱璧”即“珙璧”,大璧也;或谓“拱璧”为“拱抱寶璧”,两手共抱的大璧;或谓“‘共’字当假为‘拱’,‘拱之璧’即拱抱之璧”(高明语...
04411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德”。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即作“德”。“德”和“賊”上古皆职部字,谐韵,可证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又,“不知(zhì)”,即不曲巧伪诈,指淳朴无為,正与“知(zhì...
04311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夫樂殺人,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”。“夫樂殺人····”是承上句“··是樂殺人也”而论,故作“夫樂人殺人者”衍“殺”前一“人”字和一“者”字;作“夫樂煞者”,...
05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