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甲本作“容(jué)”,《说文》:“谷,口上阿也。从口,上象其理。嘟,谷或如此。,或从肉,从蒙。”段玉裁注:“口上阿,谓口吻已上之肉,随口卷曲。”章炳麟《文始》:“《说文》:...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应作“衰”。“衰”是“抱”的古字。(《说文·衣部》:“衰,裹也。从衣,包声。”徐铉注:“今俗作‘抱’,非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论语》:‘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’马融释以‘怀...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果而毋得已居”,“毋”,副词,表示否定,相当於“不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十云:“‘無’,不也。····《老子》下篇:‘聖人不積。’《魏策》引作‘聖人無積’。《诗经·皇矣...
《老子》39_01_校笺_02_水海
水海按:训“一”为“元气”说是也。“元气”是由太初混沌的道经过长期发展的产物。“元气”是有名之物,道是无名之物。可见“一”不是“道”。然而它近于“道”。
《老子》16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至虚極也,守静督也。萬物旁作,吾以觀其復也。”極【gǐek】,职部;督【teuk】,觉部;职部【ek】和觉部【euk】皆为入声韵,其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职、觉合韵,极、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有“萬物”二字为宜。作为生命之体来说,“萬物”包括动物、植物。譣经文之义,“萬物”和“草木”非并列关系,为从属关系;且“人”是高级动物,虽属“萬物”,但亦可与“萬物”对言。...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沌”,愚昧无知貌,混沌无知。《玉篇·水部》:“沌,混沌也。”《集韵》:“沌,混沌,元气未判。”又云:“忳,愚貌。《老子》‘忳忳兮’,或作‘沌’。”又云:“沌,沌沌,愚也。...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蒋说非是。不能以“执古之道”例此;况“执古之道”非古之立言者。以“古之立言者”释“建言”,为望文生义,增字解经(增“古之”和“者”)。河上公注亦不妥(于文献无徵)。高亨说为...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谓“共之璧”即“拱璧”(许抗生等语);又谓“拱璧”即“珙璧”,大璧也;或谓“拱璧”为“拱抱寶璧”,两手共抱的大璧;或谓“‘共’字当假为‘拱’,‘拱之璧’即拱抱之璧”(高明语...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德”。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即作“德”。“德”和“賊”上古皆职部字,谐韵,可证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又,“不知(zhì)”,即不曲巧伪诈,指淳朴无為,正与“知(zhì...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夫樂殺人,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”。“夫樂殺人····”是承上句“··是樂殺人也”而论,故作“夫樂人殺人者”衍“殺”前一“人”字和一“者”字;作“夫樂煞者”,...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古时“而”、“則”通(见《经传释词》);但笔者从王弼本校补为“而”。“无不為”应作“无以為”,严遵本正作“无以為”,今从严本校补。《老子》主张“无為”,而不主张“无不為”(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从“夫唯嗇,是以蚤服”到“莫知其極,可以有國”,是推演而云然。帛书甲本正作“可以有國”,乙本亦作“□囗有國”;《韩非子·解老》也以“有國”与“有身”、“有其國”与...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应有“曰”字。“用兵”上不必增“古之”二字。《老子》此下引二言,亦可能为古兵家言,亦可能为当世兵家所言,抑或是老子设言(河上公注:“老子疾时用兵,故托己设其义也。”),此不...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蒋说非是。“堅强……”、“柔弱……”两句不仅是承上之语,而且还是启下之言;后文“兵强則不勝,木强則框”,即以兵、木之强的后果,具体申明“堅强者死之徒也,柔弱者生之徒也”的道...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則必死矣”。严遵本则近于此经文。作“死矣”者,为传写者误脱耳。傅奕本作“是謂入死門”,与帛书甲本相差甚远。可能傅本为项羽妾墓本原文。不过,作“則必死矣”,...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母”,喻治國的根本之道。有德于民的治理者(得称“有國”者,)以道(无为)治國,则可以長久矣。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使”、“令”之义通,然《老子》原本作“使”,《吕览》高注、《庄子》和《淮南子》出“使”字,即其证。“明”為“盲”之讹,《吕览》高注、《庄子》和《淮南子》皆云“五色……使目...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应作“谷”,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虞世南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等皆作“谷”。帛书乙本作“浴”者,“浴”乃“谷”之本字。...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蕪”,因“苗”与“蕪”义通,遂州本、武内敦丁本才作‘苗’。朱说是也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朝甚除’,高台榭,修宫室;‘田甚蕪’,农事废,不耕治,失时也;‘倉...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於”字,《老子》故本当无。从古汉语语法方面来说,“修之身”,“之”字为结构助词,用在动宾之间,句子实为动宾短语,即“修身”(许抗生译帛书《老子》此句为“以道修身”,“以道...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“是以”,即“以是”的倒装,惯用词组,意思是“因爲这个”,今译一般為“因此”,或译注“是以”为“因此,以···”(任继愈译文),实为误译。“猶難之”:“猶”即尚...
《老子》08_音韵_09_水海
水海按:“上善如水。水善利萬物而有静,居衆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矣。”上【zǐan】,阳部;静【dzǐen】,耕部;阳部【an】和耕部【en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,阳耕合韵,上、静...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顾欢等旧注,蒋锡昌、张松如等新注,把“太上”、“其次”等,释为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的不同时代;福永光司等把“太上”、“其次”等,释为不同世代的不同价值等级。此说皆可通。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天下之物”,马叙伦说是。唯谓“天下之物生於有,有生於无”为《淮南子》语羼入者则谬也,帛书本则有此语,当为《老子》原文。 又,蒋锡昌云:“‘有’,即‘有名’,‘无’即‘...
《老子》74_音韵_03_水海
水海按:“若民恒且不畏死,奈何以殺愳之也?”死【sǐei】,脂部;之【tǐe】,之部。脂、之為邻韵,可以合韵。上古楚音脂、之读音相近,可相押。顾炎武把脂、之都放在第二部。所以,死、之押...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此句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均作二句,应从帛书甲本作“攫鳥猛獸弗搏”,则与上句“蠭煨蛇弗螫”均为六字句,文式一律,辞意完足。攫(jué)鳥,即鷙鳥也。属鹰鸇之类,能自高空飞...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名”,指名誉。“身”,身体,可引申为生命。“貨(简作货)”,财貨。“多”,训为“重”,可引申为贵重、宝贵、珍贵等义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名声與生命哪个更亲近?生命與财货哪个...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乃至大顺”。“乃”,承上文言,相当於今语“於是”(见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,故“乃”前不当有“然後”。又,“至”前不当有“復”。此句是承上文续言。上文已有“反”字,...
《老子》06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浴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”死【sǐei】、牝【bǐei】为韵,二字皆入脂部。“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之根。緜緜呵若存,用之不勤。”門【muen】、根【ken】、存【dzuen】、勤【gien】为韵,四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