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海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榖”为“穀”的俗写(参见《龙龛手镜》)。
0438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20_水海

水海按:“夫唯···是以···”,古汉语固定格式,由连词性结构“夫唯”和连词“是以”组成。整个格式表示因果关系。“夫唯”(夫惟)用于前一个分句,引出原因来,并表示其唯一性;“是以”...
0375

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王念孙说甚是也。“施”读为“迪”,训“邪”(即指“邪道”),钱大昕则徑直释云:“‘施’,古音斜字。《史记·贾生列传》‘庚子日施兮’,《汉书》作‘斜’。‘斜’、‘邪’音义同也...
0345
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蒋说是。今验之帛书,王安石、高亨、任继愈、陈鼓应等人之读为误。四十章“有”、“无”,即“有名”、“无名”之义,老子所谓“有生于无”,即前引《文子》所谓“有名产于无名”,不足...
0327

《老子》06_音韵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浴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”死【sǐei】、牝【bǐei】为韵,二字皆入脂部。“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之根。緜緜呵若存,用之不勤。”門【muen】、根【ken】、存【dzuen】、勤【gien】为韵,四...
03611

《老子》52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啓其说,濟其事,冬身不棘。”事【d3ǐe】,之部;棘【kǐek】,职部。之部【e】和职部【ek】,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对转,故之职通韵,事、棘押韵。
0246

《老子》22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曲則全,枉則正,洼則盈,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是以聖人執一,以為天下牧。”全【dzǐwan】,元部(古棣谓为真部,不确。顾炎武把真、元、文三部定为第四部,从江永、戴震、段玉...
03610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此為定语中心词及其前面的结构助词“之”省略了,这个定中结构為“天下之人”。唐玄宗疏文即谓“故天下之人莫能與聖人争”。“莫”,否定性不定代词,可译为“没有人”、“没...
0277
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劳健说是也。或断为“道,常,无名”;或断为“道常无名樸”;或断为“道常无名,樸(‘樸’字后为句号)”;或断为“道常无名、樸”;或断为“道常,无名之樸”等,皆不合《老子》之旨...
0518

《老子》48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為學者日益,聞道者日損。損之又損,以至於无為,无為而无以為也。”損、損為韵,文部。又:益【ǐěk】,锡部,為【xǐwai】、為【xǐwai】,歌部。江永《古韵标准》指出:《老子》...
0367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,通行本与帛书甲、乙本差异甚大,据考当从帛书甲、乙本。高明云:“王弼作‘衣養萬物’,河上、易玄作‘愛養萬物’,傅、范作‘衣被萬物’,今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既不作‘衣養萬物...
06115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見(xiàn胡甸切)”,即“現”的本字,意为显露、表現。吴澄注云:“‘自見’,自显著所知以示人。”“自見”即自我显示之义。这两句,是承前所得的结论,据王弼注谓“不自見其所知...
0467

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執生”是也。執,保持。執生,谓保存生命,以尽天年。《老子》主张執生,以保生守静、顺乎自然为特点。老子反对“生生”,即过分看重生命而动作、妄为的“养生法”。严遵注云:“贪...
0245

《老子》32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道恒无名,樸雖小,而天下弗敢臣。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。天地相合,以俞甘露。民(人)莫之令,而自均焉。”名【mǐen】、臣【zǐen】,賓【pǐen】为韵;名【mǐen】,耕部,臣...
0496

《老子》80_音韵_02_水海

水海按:“小邦寡民,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,使民重死而遠徙。有車舟无所乘之,有甲兵无所陳之,使民復結繩而用之。”用【Aǐwon】,东部;乘【dǐen】,蒸部;用【Aǐwon】,东部。因东部【on...
0378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谓“為无為”三字為注文而衍,則是也,今帛书乙本則无“為无為”一句。又,“夫”,犹“衆”也,《淮南子·本经篇》高注云:“夫人,衆人也。”《尚书·召诰》云:“夫知保抱携持...
02814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辱”。“”(rǔ)为后起字,故《说文》无此字。《玉篇》云:“,垢黑也。”《广韵》云:“,黑垢。”蒋锡昌云:“王注:‘知其白,守其黑,大白然后乃得。’是王以‘黑’解‘辱...
02713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令”,《广韵》“力政切”,去声,上古為来母耕部【lǐen】,动词,使、让之谊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“令,使也。”“之”,代词,代它们,即“此三言”。此“之”不可少。通行本皆漏传...
02711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至柔”,指极柔弱的东西,老子是泛指,未必特指“水”。“至堅”,极堅强的东西,老子也是泛指,未必特指“金石”。至于“聘”字,高亨云:“帛书甲本‘聘’作‘甹’,乙本同今本。按...
03510
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没”、“殁”古通(二字皆为明纽物部),但《老子》原文当作“没”。“没身”即终身。“殆”,《说文》云“危也”。“不殆”即没有危险。河上公注为“不危殆”是也。朱谦之谓“不殆”...
02912

《老子》47_05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不為”可能是《老子》原文,而帛书乙本则作“弗為”。为保持帛书本《老子》原貌,暂作“弗為”,何况“不為”又非《老子》书中专用术语,“弗為”与“不為”其义一也。又:“不為”,...
05312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8_水海

水海按:诸侯国举兵征伐,其軍制以右為上位,即所谓“是以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”。两軍争斗,殺人必众,故“言以喪禮居之也”。 又,经文出现“偏將軍”、“上將軍”的概念,有人说是战国官...
04314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“涣”后应有“兮”字。松灵仙云:“外虽矜庄若众,内恒和畅放散无复滞著,涣然如凝冰消散也。”则釋“兮”為“然”。此“兮”為语尾助词,用在动词“涣”(涣散)之后,表示状态,译為...
04113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“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”,即《老子》故本也。张之象刻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皆与帛书乙本合,以证帛书本不误也。又:“以”,犹“又”也。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...
03515

《老子》38_05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韩非解“義”為“适其宜”,切合老義。“上義”,即最讲信義的人,按亲疏名分适其宜而為之。高亨注云:“有以為者,有所因而為之,有所為而為之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三者”不如作“三言”义切。“者”为特指代词,和数词“三”组成名词性词组,译为“三种说法”、“三种言论”等。可知“此三者”即代“此三言”。作“三言”就更直接恰切表达了经意...
04013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劳健、马叙伦、张松如诸家,或改“王”为“全”,或改“王”为“周”,皆以王弼注立说改经文,且对王说理解有误,难免为妄论。高亨则以类比法删去经文要字,甚为不慎。高明之说甚是,今...
0338

《老子》50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出生,入死。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;而民生生,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。夫何故也?以其生生也。”生【fen】,耕部,死【sǐei】,脂部;耕部【en】和真部【en】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...
04414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严遵《指归》云:“夫禮之為事也,中外相违,華盛而实毁,末隆而本衰。禮薄于忠,权轻于威,信不及義,德不逮仁。為治之末,為亂之元,诈伪所起,忿争所因。故制禮作乐,改正易服,进退...
0245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易氏、蒋氏之说至确,帛书本即作“美與惡,其相去何若”。今通行本“美”作“善”者,乃形近而讹。 又,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顺意为美,逆心为惡。违顺既空,美惡安奇(寄)?且唯、阿出...
02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