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海

《老子》51_08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范说是也。“玄”,幽深、奥妙。《说文》云:“玄,幽远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玄,胡渊切,幽远也,妙也。”“玄德”即幽深、奥妙之德。古棣谓:“‘玄’训远,取玄祖之‘玄’义,故‘玄...
04410

《老子》51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道生之,而德畜之;物形之,而器成之。”生、形、成为韵,三字皆属耕部。三个“之”字为虚字脚,此称为“富韵”。“是以萬物莫不尊道,而貴德”,道【deu】,幽部;德【t*ek】,职部...
03412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无“可”字,蒋锡昌说非是。王弼注文,由于行文关系而加“则可”,并非引经文。若说“可”字為《老子》故文,“则”字岂不亦為故文?即使王弼所据本有“可”字,亦不能断定...
0425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“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”,即《老子》故本也。张之象刻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皆与帛书乙本合,以证帛书本不误也。又:“以”,犹“又”也。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...
03415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“母”是道,“子”是天下萬物。道是天下萬物之始。既得到萬母之母,又知萬物乃道之所生,进而守道以存萬物,崇本而举末,则可终身不危殆矣。
02410
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没”、“殁”古通(二字皆为明纽物部),但《老子》原文当作“没”。“没身”即终身。“殆”,《说文》云“危也”。“不殆”即没有危险。河上公注为“不危殆”是也。朱谦之谓“不殆”...
02912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诸家校為“兑”,训“兑”或為“言”(简文),或為“目”(顾欢本河上公注:“‘塞其兑’,‘兑’,目也。使目不妄视。‘开其兑,济其事’,开其五欲之門,济其六尘之事,心神内疲,耳...
04412
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啟”,如帛书本。他本作“開(简作开)”,二字谊同,因避汉景帝讳而后人改“啟”為“開”。关于“濟”之义,主要有三说。一说“濟”为“完成”、“成就”。吴澄注云:...
0259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日”為误也。通行本《老子》五十五章云:“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”文例与此一律,可旁证《老子》原文作“曰”而不作“日”。《韩非子》引、诸王本皆作“曰”...
0449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有“歸”字,正与帛书本合,说明至少汉初《老子》有“歸”字。《老子》亦曾说过“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”(通行本第十六章)、“绳绳不可名,復歸于无物...
05511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用其光,復歸其明”:“用”,以也(见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);“光”指光芒,这里喻智慧之光;“歸”,返回;“明”指能察事理之聪明。此两句意思為:以主体智慧之光,去返照主体...
05715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毋遺身殃”,“遺”不应作“道”。帛书甲本作“道”,因与下句“謂”义相同而传抄者妄改耳。“遺”有两训。一训音為“唯季反”(陆德明说),即今音wèi,义谓“赠”(马叙伦说);二...
0347

《老子》52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啓其说,濟其事,冬身不棘。”事【d3ǐe】,之部;棘【kǐek】,职部。之部【e】和职部【ek】,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对转,故之职通韵,事、棘押韵。
0246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非也。严遵《道德指归》之文,就是据所见《老子》本的原文所作的注解性文字,从中是可以窥见《老子》原文之貌的。从严遵注解性文字看来,严氏所见《老子》本文作“挈”而不作“介...
02313

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王念孙说甚是也。“施”读为“迪”,训“邪”(即指“邪道”),钱大昕则徑直释云:“‘施’,古音斜字。《史记·贾生列传》‘庚子日施兮’,《汉书》作‘斜’。‘斜’、‘邪’音义同也...
0335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《说文》云:“夷,平也。从大,从弓。东方之人也。”“夷”字训平,但从此字的构造看来,其初义当是东夷人的专称。而“德”,《说文》云“行平易也”。可知帛书《老子》此“夷”为“德...
0348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蕪”,因“苗”与“蕪”义通,遂州本、武内敦丁本才作‘苗’。朱说是也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朝甚除’,高台榭,修宫室;‘田甚蕪’,农事废,不耕治,失时也;‘倉...
04011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朝甚除”:“朝”(cháo),陆德明谓“直遥反”,指朝廷宫殿。“除”,有以下几种解释:(1)洁好、整洁,如王弼等注;(2)完美,如陈懿典谓“朝廷虽甚美”是也;(3)除去,开也,...
0477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采”,《韩非子》正同帛书。“采”、“綵”、“彩”古通用;但上古字少,“采”是初文,“綵”、“彩”为后起字。《正字通·采部》云:“‘采’,别作‘彩’。”朱骏...
05212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服文采”:“服”,穿(衣服),名词用如动词。“文”,线条文错的图形,即所谓“文饰”。此句是对“盗竽”(失道的统治头子)饰伪外华形象的描绘。“带利劍”:“带”,佩带,动词。...
02610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猒”(yàn)是。《说文》云:“猒,饱也,足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猒,於艳、於盐二切,足也,饱也。”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“浅人多改‘猒’为‘厭’,‘厭’专行,而‘猒...
03611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大致说来,杨慎、俞樾认为应依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“盗竽(yú)”,蒋锡昌、高亨、朱谦之皆从《解老》,这就是“盗竽”说;姚鼐、顾炎武、马叙伦、于省吾皆反对“盗竽”说,主张“盗夸...
0508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不为衍文,是为本章节点睛之笔,揭出“盗竽”之行举,是不走大道的妄为,与章首的“使我摞有知也,行于大道,唯迆是畏”的循道行为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把《老子》赞成什么(循道而...
04314

《老子》53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使我摞有知也,行於大道,唯迆是畏。大道甚夷,民甚好懈。”知【tǐe】,支部;懈【kēk】,锡部。支部【e】和锡部【ek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支锡通韵,知、懈押韵。上古楚音...
0368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有“者”字。无“者”字文义不全。顾欢本存首句“者”字,次句无“者”字,可证为误脱。无疑《韩非子·喻老》误脱两“者”字,顾广圻云“《德经》两‘不’上皆有‘者’字...
03815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“善建者不拔”,按《韩非子》的解释,即能建立起取舍的准则,而不被外物(玩好之物)所诱惑的,就叫做不拔。韩非认为清静寡欲就能有取舍准则。魏源之说则本于韩非。古棣认为,《老子》...
0358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有“以”字,无“以”字者误脱也。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“以”字,正与《韩非子·喻老》合,帛书本不误也。“以”,犹“能”也(见《古书虚字集释》卷一)。“子孫以祭祀不絶...
0328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於”字,《老子》故本当无。从古汉语语法方面来说,“修之身”,“之”字为结构助词,用在动宾之间,句子实为动宾短语,即“修身”(许抗生译帛书《老子》此句为“以道修身”,“以道...
03511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云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其德有餘”。《韩非子》如此文字,说明韩非所见先秦故本作“有餘”而不作“乃餘”。帛书乙本同《韩非子》,不误也。古棣认为作“乃餘”,但在译文时,却又译为“有餘...
0478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長”(zhǎng),大的,排行第一的,意为受尊崇的。林希逸云:“長,尊也。”或解“長”为“宽广”(张松如译)、“長久”(沙少海译)等,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修道於鄉,尊敬...
04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