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海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搏”也。“槫”、“專”乃“搏”之借字(三字皆为元部,故可通假)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》之《十阵篇》有“員陳者,所以槫也”句,影本注释云:“槫,读为專或團。...
03311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锡昌说极是。“及”:若,如果。“无身”:无自身。意译为“不顾自身”或者“不自私其身”,皆不合老子之旨。 又,河上公注:“使吾无有身体,得道自然,轻举升云,出入无间,与道通...
0379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20_水海

水海按:“夫唯···是以···”,古汉语固定格式,由连词性结构“夫唯”和连词“是以”组成。整个格式表示因果关系。“夫唯”(夫惟)用于前一个分句,引出原因来,并表示其唯一性;“是以”...
0455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8_水海

水海按:通行本经文作“此三者”,譣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此三言也”,虽文稍异,然其义同,且“此三言”指上文“三絶”,文谊亦坐实,故“此三言也,以為文未足”為原经文无疑。徐梵澄谓:“‘此三...
05014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然也”,王弼本作“狀哉”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然”,而不作“狀”,因“狀”字与“然”字形近而讹(古“然”字作“肽”。《说文》:“肰,读若然。”王筠《说文释例》:“...
0458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昆”,“昆”,同谊。《说文·日部》:“昆,同也。从日,从比。”段玉裁云:“从日者,明之义也,亦同之义也;从比者,同之义。今俗合同曰浑,其实当用昆、用。”徐铉...
05911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、高明之说為是。《老子》行文,逻辑严谨,表义简赅,常使用“递转推衍句法”,诚如高明所举之例,又如第二十五章:“字之曰道,强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”等。这类...
03012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楚俗“貴左”是史实。本章“君子居則貴左”、“吉事上(尚)左”及通行本七十九章“是以聖人執左契,而不責於人,有德司契,无德司徹”,就反映了这种楚方俗。崔述在《丰镐考信别录》卷...
03612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,通行本与帛书甲、乙本差异甚大,据考当从帛书甲、乙本。高明云:“王弼作‘衣養萬物’,河上、易玄作‘愛養萬物’,傅、范作‘衣被萬物’,今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既不作‘衣養萬物...
06915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全作“亓”。又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无“是以”,两“居”字,皆为“處(简作处)”字,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...
0446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改“真”为“德”说不妥。“渝”,《说文》谓“变污”,此义正与“質真”反。“如渝”,犹如后文的“若浊”(《道篇》)。“質真如渝”,言質朴纯真好似污浊的样子。此与上面几句“建言...
0399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是也。今帛书甲本“甚”字前即无“是故”二字。自《韩诗外传》、王弼以来,就衍增二字。可知所益久矣。又,下句已有“故”字,此二句不当重出“是故”,尤可证也。
05211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有“者”字义足,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者”字,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有“者”字,即其证。又譣之王弼第二十章注文,其中引此经文作“為學者日益,為道者日損”,皆有“者”字,足可证《老...
0265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被”是也。卢文弨云:《韩非子》张鼎文本、凌瀛初本则作“被”。顾广圻云:《韩非子》道藏本亦作“被”。《经典释文》作“被”,云:“被,皮彼反。”帛书本正作“被”。《老子》原...
04711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猒”(yàn)是。《说文》云:“猒,饱也,足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猒,於艳、於盐二切,足也,饱也。”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“浅人多改‘猒’为‘厭’,‘厭’专行,而‘猒...
03911

《老子》56_03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许说是。又,“和其光,同其麈”:“和”(hé,户戈切),蕴和;“光”,光芒;“同”,混同,用如使动,“使···混同”;“塵”,麈土、塵垢,引申为塵俗;两“其”字,即“和”、...
0476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嗇(sè)”,非作“式”,可由《韩非子·解老》和帛书本为证。作“式”者,为后人望文生义而改。上章已明,老子主张“其政閑閑”(政治宽宏),而反对“其政察察”(政治严明)...
04715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味无味”,帛书甲本即作“味无未(味)”。若“味”为“呋”之形误,则帛书甲本后之“未”,显为“味”之古字或“味”之省,不可能是“咴”之假或“”之省,故“味”...
04510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百谷”是。马叙伦谓“百谷”为“川谷”之讹,非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谷,泉出通川為谷,从水半见出于口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谷,古木切,水注谿也。”又,《公羊传·僖公三年》“无障谷...
02612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二句谓:善帅兵者不逞勇武,不露锋芒,而重用的是谋略;善戰者以戰略勝,不逞武夫之奋怒,所以不会被敵方所激怒。
0385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網(网)”同“罔”。《广韵·养韵》谓:“罔”同“網”。但“罔”为古字,“網”为今字,《老子》則用“罔”字。作“綱”者,則为“網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阳部)。又,“踈(疎)...
03210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'言云'义足。其句中'言'为名词,作'话'讲,'云'为动词,作'说'讲,故可知'言'、'云'义不重也,'云'当不为衍字。朱谦之说非是。
0505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毕、刘、蒋三人之说甚是。帛书甲、乙本“長短之相刑也”,用“刑”字假“形”字,而不作“較(简作较)”。“刑”、“形”古多通假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耕部),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...
04911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故能長生”是。下文“不以其无私與?故能成其私”,以之为例,则此处应作“長生”,不应作“長久”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说天地長生久寿,以喻教人也。天地所以独長且...
03714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挻”(shān式连切)也。“挻”為《老子》本字。《说文》无“埏”字。作“然”者,為“燃”之省。“燃”、“燃”、“埏”皆為“挻”之借字(“燃”同“埏”。这几个字上古时皆為...
0475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“尋尋”,通行本多作“繩繩”,皆為叠音词。“繩繩”(mǐn mǐn),河上公注“行动无穷极”,《释文》谓“无涯际之貌”,唐玄宗疏為“运动不绝之意”。《诗经·周南·螽斯》“宜尔子...
0455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知常,容”,则《老子》原文,帛书甲、乙本为是。“容”义,依高亨说,释为“聖通”较佳。王弼注:“无所不包通也。”謂深通一切,与此“聖通”义通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能知道之所...
03715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而春登臺”,“而”,今通行本多作“如”,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七:“而,猶若也。若與如古同声,故而训为如,又训为若。”《周易·明夷》“君子以莅衆,用晦而明”,虞翻注:“而,...
02815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洼”。“洼(wā)”,低凹,低陷、洼曲之地。《集韵·佳韵》:“洼,曲也。”《庄子·齐物论篇》:“大小百围之窍穴··似洼者,似污者。”陆德明《释文》:“司马...
04715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有物昆成,先天地生。蕭呵漻呵,獨立而不垓,可以為天地母。吾未知其名,字之曰‘道’。”成【zǐen】、生【fen】為韵,二字皆為耕部。蕭【sieu】、漻【lieu】為韵,二字皆為幽部。此...
039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