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9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谷得道用,而能虚受,当须盈满,若矜用盈满,將恐至于枯竭,不能流润也。”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知足在心,心若知足,则无贪求,虽箪食瓢飲,傲然自足,可謂富矣。”
《老子》39_07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地得道用,而致寧静,当须忘其寧静,若矜用其寧,將恐至于發泄不成形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德者,道用之名也,谓其功用被物,物有所得,故谓之德尔。谓体悟之人,顺事於道,岂唯自能了出,抑亦功济苍生。苍生被其德,德者忘其功,凡所施為,同於道用,故云‘德者,同於德...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天地至大,欲為狂暴,尚不能久,况於凡人执滞言教,而為卒暴,不能虑忘,渐致造极,欲求了悟,其可得乎?”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9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'司,主也。徹,通也。言有德之君主,司心契,则人自化。无德之主,则立法以通於人,為法之弊,故未為善。司契则清静,立法则凋残,皇天无亲,唯德是辅,故人君者,常思淳化於无為...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物之生也,既因陰陽和气而得成全,当须負荷陰气,怀抱陽气,爱养冲气,以为柔和,故广成子告黄帝曰,我守其一以抱其和,故我修身···形未尝衰。是知元气冲和,群生所赖。老子举...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'水之为性,善下不争,动静因时,方圆随器,故举天下之柔弱者,莫过於水矣。而攻堅强,莫之能勝者,夫水虽柔,而能穴石;石虽堅而不能损水。若以堅攻堅,则彼此而俱损;以水攻石,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人君者,有道则國存,无德则人散。故处大國者,当下流开纳,令天下之人交会而至,则能全其大,故曰下流天下之交。‘天下之交’,迭出前文,所以结下流之义也。”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言不善之人,司殺自殺,人君用势得執殺而便殺之,是代司殺者殺人,不得天理,犹如拙夫代大匠斫木矣。大匠斫木,动合方圆;拙夫代之,必失绳缠,惡得不损其材而傷其手乎?”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10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神得道用,而能靈变无方,当须忘其精靈,若矜用其靈,將恐至于歇绝,不能妙用也。”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吾何知万物本始皆禀于道,道必度閲之,令达其生成用然哉?答云:‘以此甚精、甚信,凡今万物皆稟生成,故知之尔。”
《老子》28_09_校笺_03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常德应用,曾不差忒,德用不穷,故復歸於无極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窪’,坳下;‘盈’,满也。此喻说也。夫地之坳下,水必流满。人守谦,德便光大。能曲能枉,坳下也;則全则直,盈满也。故云‘窪則盈’。‘弊’,薄恶之謂也。曲枉窪等,皆自处...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9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两’者,谓聖与神也。夫民,國之本,亦神之主。若鬼神傷民,则害國之本;聖人伤民,则匮神之主。今两不相害,故德交歸,岂唯神聖独丰,抑亦兆民咸赖。”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舍後且先,先则人怨。”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10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馳騁世务,耽著有為,如彼田獵,唯求杀获,日以心斗,逐境奔驰,静而思之,是發狂病也。”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0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,此明盈难久持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言聖人心虽凝寂,教则流通,故常用善能以救人,必令释然而达解。大慈平等,无所偏隔,凡是于人,尽皆善诱,故云‘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自勝者,自能制勝其心,使心柔弱。柔弱之道,物不能加,故可以全其强尔。故下经云:‘守柔曰强。’又曰:‘柔勝强。’故曰‘自勝者,强’。”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8_唐玄宗
顾欢本引御(唐玄宗)云:“萬物皆由道、德以生、畜,故尊貴之。”唐玄宗疏云:“以道德为生畜之功,故凡厥怀生,莫不尊尚于道,此劝示众生,令敦本而崇道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老子云,天下人皆謂我道虚无广大,似无所象(像)似。夫唯我道广大,迥超物表,固非凡情探赜所知,故得称大。若其有所象(像)似,如世间法者,则失其所以为大久矣。是微細粗浅之...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天以气象,故称長;地以形质,故称久。前句标问,此假答云: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覆载万物,長育群材,而皆资禀于妙本,不自矜其生成之功用,以是之故,故能長久。又解云:不...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不三思而后言,輕易其言諾者,必少忠信。不谋始而慎終,多易其行事者,后必生難而為患累。”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天降甘露,惠施无心,人无命令,自均若一,亦如王侯称物平施,无偏无党,即惠化而大同,自东自西,亦何思而不服。”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遺’,与也。富则人求之,故便欺物。貴则人下之,故好凌人。驕奢至而不期,殃咎来而谁与?因驕获咎,骄自心生,故云自遺尔。此复释揣锐也。”吴澄注:“世有金玉满堂莫能守者,...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(衆人)有为,动生情欲,熙熙逐境,役役终身,如馁夫之临享太牢,恣贪滋味,冶容之春臺登望,动生爱著。春臺所以为爱著者,谓其卉木滋荣,禽鸟鸣匹,阳和陶然,易淫荡也。”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9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坐忘遗照,深契道原于诸法中,尽能不滞系心于此,故云善結。夫用繩約者,繩散则約解。以道結者,心静则道冥,适使万缘尽兴,终能一无所染,虽无繩索約束,岂可解而散呼?故云‘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希言者,忘言也。夫言者在乎悟道,悟道则忘言;不可都忘,要其诠理。但自然之理,不当有与不有。希言之义,亦不定言,故以希言之言,用显自然之理,故云希尔。若能因彼言教,悟证...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忒,差忒也。知白守黑,是谓德全。德全之人,可為天下法式,則真常之道随应而用,应无差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