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澄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3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歙’,阖也;張,開也。《老子》谓‘反者道之动’,又谓‘玄德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,故其所为,大概欲與人之所见相反,而使人不可测知。故借此八者相反之四事设譬,而归宿在下文‘...
04011
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彼不善而此善,以彼之不善与此之善者相形,而人遂见此之过于彼,则彼人之不善乃为此善人之資也。谓因彼之不善,以成此之善名,故曰‘資’。言善不善之名对立,岂有道之世哉?”
04114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7_吴澄

吴澄云:“道之功普遍於天下,譬如天地之气相合而降为甘露,雖无人使今之,而自能均及於萬物。萬物生畜,於此道之中,故有道者可以为萬物之主,而萬物咸賓焉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4_吴澄

吴澄云:“善人,謂善于其事之人。師者,人所尊事以为法者。”
0557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水镜能照物谓之‘光’,光之体谓之‘明’。用其照外之光,回光照内,復返而歸藏于内体之明也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2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關鍵,拒門木也。閉門者,必用關鍵,然常人所为尔。有道者观之,则岂謂之善哉?善閉者以不閉为閉,故无關楗,而其閉自不可開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8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抑之’、‘舉之’二句言張弓。‘有餘’、‘不足’二句言天道。凡弛弓俯其体,則弣在上,弰向下;張之而仰其体,則弣向下,弰在上。是抑弣之高者,使之向下;舉弰之下者,使之在上。...
0459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上文言兵强者,为人所勝,是處下也,不能如勝人者之處上。木强者,近根之干,是處下也,不得如小枝之處上。推此物理,则知人之德行,凡堅强者,矜己凌人,必蹶其贵高,而反處人下矣...
04315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云:“親,犹云所爱。名與身孰为可爱者乎?多,犹云所重,身與貨孰为可重者乎?‘名’在‘身’字上,‘貨’在‘身’字下者,便文以协韵尔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4_吴澄

吴澄云:“賢,犹勝也。貴生,貴重其生,即生之厚。求生之心重,保养太过,将欲不死而适以易死。至人非不爱生,顺其自然,无所容心,若无以生為者,外其身而身存,賢於重用其心,以貴生而反易死...
0496

《老子》64_13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云:“此言聖人之欲,以不欲為欲。難得之貨,人所欲者,不貴重之,是不欲人之所欲也。故曰‘欲不欲’。”按:“欲不欲”,欲人之所不欲,想望人之所不想的;欲人之所不欲,則不欲人之所欲。...
0507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无事’,无所事,即无為也。因言取天下者,亦止是无為,盖德盛而自归之,必用智力而有作為之事,何足以取天下哉?”
0527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··萬物皆以三者而生,故其生也,后负陰前抱陽,而冲氣在中以為和。和,谓陰陽适均而不偏胜,萬物之生,以此冲氣。既生之后,亦必以此冲氣為用,乃為不失其本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智能知人,徇外之智尔。能自知,则内能尽性也,故謂之明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云:“正者,法制禁令,正其不正,管、商以正治國,帝王以修身齐家為本,不恃法制禁令以為正。奇者,权谋诡诈,谲而不正,孙、吴以奇用兵,帝王以吊民伐罪为心,不尚权谋诡诈以为奇。奇者仅...
0347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9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計,計數多寡也。籌策,計算者所用之算,以竹为之。計數者必用籌策,然常人所为尔。有道者观之,则岂謂之善哉?善計者以不計为計,故不用籌策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繩’、‘約’,索也。合之而成体曰繩,用之而束物曰約。结系者必用繩約,然常人所为尔。有道者观之,则岂謂之善哉?善結者,以不結为結,故无繩約而其結自不可解。”
05914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2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用兵示弱者,谋深而工,敵輕而玩之,故勝。恃强者虑浅而骄,敌惧而备之,故不勝。兵法始如处女,敵人开户,示之,弱也;后如脱兔,敵不及距,則能勝之矣。”水海按:谓用兵恃强而骄...
0338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揣’,捶之也。言捶锥锋者不可以鋭,鋭之则易于挫,而不可長保其鋭矣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3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樸’,谓木质,未斲為器。此章之意,欲自常德,而反本復始,以歸於太初之道。...曰‘无極’,曰‘樸’,皆以喻太初之道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交’,会也。大国者诸小國之交会,如水之下流,为天下众水之交会也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始’,道也;‘母’,德也。有此天地之始,以為此萬物之母也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'水为至柔弱之物,而能攻至堅剛之金石。此柔弱能勝剛强,天下之人莫不知之,而莫有能行柔弱之事者,盖叹之也。'
04013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云:“食之不尽者曰餘,肉之附生者曰贅。‘自见’、‘自是’、‘自伐’、‘自矜’之人,若律之于自然之道,譬若食之已餘者不当食,行之如贅者不当行也。或曰‘行’读如‘形’,古字通用。司...
05513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聖人但為实腹而养气,不為悦目而徇物也。故悉去彼在外之诸妄,而独取此在内之一真。上言‘目盲’、‘耳聾’、‘口爽’、‘心狂’、‘行妨’五者,下但言‘不為目’,盖举一,以包其四...
04114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民淳事简,上古結繩之治可復。雖有书契,亦可不用,不但不用什伯之器而已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2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日’,或作‘曰’,传写之误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6_吴澄

吴澄云:“天之道,虚而不盈,故四时之序,成功者去。···身退不盈,而長保其贵,是亦長保其富也。”
0386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20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善’谓善于其事。‘轍’,車轍。迹,足迹。行者,必有轍迹在地,然常人所为尔。善行者,以不行为行,故无轍迹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上善’,谓第一等至极之善,有道者之善也。其若水者何也?盖水之善,以其灌溉浣濯,有利萬物之功,而不争處高洁,乃處衆人所惡卑污之地,故幾於有道者之善。‘幾’,近也。‘惡’...
04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