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澄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8_吴澄

吴澄注:“豫、猶,皆兽名。豫,象属。猶,犬子也。象能前知,其行迟疑。犬先人行,寻又回顾,故迟回不进,謂之猶豫。···貴,宝重也。宝重其言,不肯轻易出口,如犬行之迟疑退缩。盖聖人不言...
0558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··直者不能容隐,纵肆其言,以讦人之短。光者不能韬晦,炫耀其行,以暴己之长。聖人之无事者,以不事为事。方者必割,以不方为方,则不割。廉者必劌,以不廉为廉,则不劌。直者必肆...
03714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樂者,歌吹舞蹈之声容;餌者,饮食之味、飨燕之礼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2_吴澄

吴澄云:“十者,总计上、中、下三等之人。大率分为十类。有三者,十类之中有三类也。凡不以忧思、嗜欲损寿,不以风寒暑湿致疾,能远刑诛兵争壓溺之祸者,生之徒也。其反是也,逸贵之人内伤,劳...
06510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老子教人,柔弱谦下而已。其言甚易知,其事甚易行也。世降俗末,天下之人,莫能知其言之可貴,莫能行柔弱谦下之事者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揣’,捶之也。言捶锥锋者不可以鋭,鋭之则易于挫,而不可長保其鋭矣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上善’,谓第一等至极之善,有道者之善也。其若水者何也?盖水之善,以其灌溉浣濯,有利萬物之功,而不争處高洁,乃處衆人所惡卑污之地,故幾於有道者之善。‘幾’,近也。‘惡’...
0485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郊者,二国相交之境。无道之世,寇敌日侵,郊外数战,戎馬不得归育於国廐,而生育於郊外也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云:“聖人无心于爱民,而任其自作自息,故以芻狗為喻。盖聖人之心,虚而无所倚著,若有心于爱民,则心不虚矣。”水海按:吴氏所谓“心虚”,含有心无成见之意。
0488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沌沌兮’,‘沌’,杜本切,如‘浑沌’之沌,冥昧无所分别也,作平声读,亦与《庄子》‘愚芚’之芚同,谓无知也。昭昭已明,俗人皆以有知为智,我獨无知而愚也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8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門’謂所由以出;‘根’謂所由以生。虚无自然者,天地之所由以生,故曰‘天地根’。‘天地根’者,天地之始也,《庄子》所謂‘常无有’者,此或号之为‘元始’,先天之祖。”
0595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9_吴澄云

又,吴澄云:“我之所貴者,则大道之玄德也。玄德者,万物资之以养,所谓万物之母也,故曰:‘食母。’‘食母’二字,见《礼记·内则》,即乳母也。司马氏曰:‘乳哺元和。’‘食’,音嗣。”
0669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7_吴澄

吴澄云:“大上,犹言最上。最上謂大道之世,相忘于无为,民不知有其上也。”
05612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9_吴澄

吴澄云:“此言夸张之事。···朝甚除治,则宫室奢靡可知矣。田燕倉虚,谓夺民时而不得耕耨,竭民力而无所蓄积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4_吴澄

吴澄云:''正言若反',旧本以此为上章末句。今按:上章'聖人云'四句作结,语意已完,不应又缀一句于末,他章并无此格。'绝学无忧'章,'希言自然'章,皆以四字居首,為一章之纲,下乃详言之,此...
04412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2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曠’,空豁貌。‘若谷’,虚而善应也。”
0545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云:“親,犹云所爱。名與身孰为可爱者乎?多,犹云所重,身與貨孰为可重者乎?‘名’在‘身’字上,‘貨’在‘身’字下者,便文以协韵尔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4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王’,谓圣人之有位者。古今惟道最大,无可与比。此以天、地、圣人与道并言,而曰‘四大’何也?盖天、地得此道以為天地,圣人得此道以為圣人,其所以能大者,以其有此道也。‘王...
0327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11_吴澄

吴澄云:“美谓美于他物,以质而言也。善谓善于其事,以能而言也。美、惡,善、不善之名,相因而有。以有惡,故有美;以有不善,故有善。皆知此之為美,则彼為惡矣;皆知此之為善,则彼為不善矣...
03315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云:“前章‘道之為物’,物谓德也。此章‘有物混成’,物谓道也。‘混’,‘渾’通。‘混成’,谓不分判而完全也。‘先天地生’,首章所谓‘天地之始’,四章所谓‘象帝之先’也。”
05915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11_吴澄

吴澄云:“以成为成,盈为盈,直为直,巧为巧,辯为辯,小矣。若缺则非成,若冲则非盈,若屈则非直,若拙则非巧,若訥则非辯,乃为成、盈、直、巧、辯之大者也。《老子》一书,皆是此意,大抵相...
05511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曰‘鬼’曰‘神’,皆天地之气,名二而实一也。‘交’,皆也。天地之气不傷害人者,以聖人不傷害天地之气也。聖人不傷害天地之气者,以其简静而民气和平也。两者不相伤,皆由于聖人...
0436
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彼不善而此善,以彼之不善与此之善者相形,而人遂见此之过于彼,则彼人之不善乃为此善人之資也。谓因彼之不善,以成此之善名,故曰‘資’。言善不善之名对立,岂有道之世哉?”
04214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5_吴澄

吴澄云:“此言聖人之學,以不學为學。衆人所趋者,我則不趋;衆人掉臂过而不顾,我則还反其处;是不學人之所學也,故曰‘學不學’。凡此不欲、不學者,盖以萬物之理,无為而自然,故吾亦无為。...
05411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湛’,澄寂之意。道之体虚,故其存于此也。‘似或存’,而非实有一物存于此也。此一句言道之体虚也。”
05511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繩’、‘約’,索也。合之而成体曰繩,用之而束物曰約。结系者必用繩約,然常人所为尔。有道者观之,则岂謂之善哉?善結者,以不結为結,故无繩約而其結自不可解。”
06214
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云:“阳之躁,勝阴之寒;阴之静,勝阳之熱;亦相反而相为用也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8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沖’字本作‘盥’,器之虚也。道之体虚,人之用此道者,亦当虚而不盈,盈则非道矣。沖,直中切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上文言兵强者,为人所勝,是處下也,不能如勝人者之處上。木强者,近根之干,是處下也,不得如小枝之處上。推此物理,则知人之德行,凡堅强者,矜己凌人,必蹶其贵高,而反處人下矣...
04615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云:“所以得遂其无為者,能圖其難於易之时,為其大於細之时也。天下之事,始易而终難,始細而终大。终之難起於始之易,终之大起於始之細。故圖之為之於其易、細之始,则其终可不至於難,可...
03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