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8_唐玄宗
顾欢本引御(唐玄宗)云:“萬物皆由道、德以生、畜,故尊貴之。”唐玄宗疏云:“以道德为生畜之功,故凡厥怀生,莫不尊尚于道,此劝示众生,令敦本而崇道也。”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4_王弼
王弼云:“以明自察,量力而行,不失其所,必获久长矣。”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葛、苏无‘是以····’一句。”水海按:葛玄序文本、苏辙本仅有此句“是以聖人”四字,而无后半句“能成其大也”五字。张氏之说有误。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若可以託天下矣”。楼宇烈云:“《庄子·让王篇》:‘夫天下至重也,而不以害其生,又况他物乎?惟无以天下為者,可以託天下也。’又‘託’字,陶鸿庆说当与下节注之...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智多’作‘智故’。”水海按:无名氏《道德真经次解》所据龙兴观本作“知故”,与武内义雄所见不同。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純純’,陆、王弼作‘沌沌’,又作‘忳忳’。李‘純純’,如字,质朴无欲之称。纂微作‘沌沌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此两句言最有德的人,因循自然,不表为外在形式上的“德”,所以有德。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英伦无‘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福、楼正、庆阳、磻溪、室町及《玉篇》‘一’字下引均作‘正’。··作‘貞’是也。《周易·系辞》曰:‘天下之动,貞夫一者也。’又曰:‘言致其一也。’《老子》此章言‘侯王得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1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御注、英伦、广明、景福诸本均作‘計’;‘籌策’,御注、英伦‘策’作‘筭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木强大則人共伐之。木之强大者取下,柔弱者處上,譬人之恃强自大者,自取于下,柔弱者当處于上也,盖其道自然尔。”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於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“佐作“作”,“主”后有“者”字,“强”后无“於”字,謂“以道作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”。宋刊河上公本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内经》卷一王冰注引作‘不道早亡’,疑唐时本有作‘亡’者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綵’,严、范、磻溪、楼正作‘采”。‘綵’与‘采’同,《说文》‘从糸,采声’,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尚书》云:‘吕五綵彰施于五色。’《考工记》云:‘五綵备者,谓之繡。’陈景...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難得之貨,令人行妨’,马其昶云:‘行妨,妨农事也。’以此可见老子为华夏重农学派之元祖。”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去’,羌吕反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3_吴澄
吴澄云:“‘歙’,阖也;張,開也。《老子》谓‘反者道之动’,又谓‘玄德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,故其所为,大概欲與人之所见相反,而使人不可测知。故借此八者相反之四事设譬,而归宿在下文‘...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3_吴云
吴云云:“傅本作‘夫天下多忌諱’,诸本无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5_魏源
魏源云:“‘善復為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,傅奕作‘誤’。”按:经训堂刊傅奕本作“祺”。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“眺”作“眺”,《乙本释文》、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、许抗生《帛书老子注译》、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、尹振环《帛书老子释析》皆校为“耀”或“燿”。“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从“夫唯嗇,是以蚤服”到“莫知其極,可以有國”,是推演而云然。帛书甲本正作“可以有國”,乙本亦作“□囗有國”;《韩非子·解老》也以“有國”与“有身”、“有其國”与...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凡物酝’,傅奕云:‘古本如此。’‘酝’字,《玉篇》‘音云,又音运,物数乱也。’一本作‘夫物芸芸’。《庄子·在宥篇》曰:‘萬物芸芸,各復其根。’‘芸’字,成玄英疏云:‘...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曲礼》:‘父召,无諾;先生召,无諾;唯而起。’《玉藻》:‘父命,呼唯而不諾。’是唯’为幼者应长者之声,‘諾’为长者应幼者或平辈者相应之声。‘阿’與‘諾’声近相假,吾...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赵及《北堂书钞》一五四、《玉烛宝典》三引并作‘如登春臺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復衆人之所過’,当作‘以復衆人之過’,王本捝一‘以’字,衍一‘所’字。‘以復衆人之過’与‘不貴難得之貨’,句法略同,义亦明莹。增‘所’字则赘矣。‘欲不欲’者,以不欲為欲...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處也’,李:‘處’昌与切,居也。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、黄、程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則必死矣”。严遵本则近于此经文。作“死矣”者,为传写者误脱耳。傅奕本作“是謂入死門”,与帛书甲本相差甚远。可能傅本为项羽妾墓本原文。不过,作“則必死矣”,...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11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抱一’,傅奕本‘抱’作‘衰’,‘衰’即‘抱’的古异体字。帛书甲本和乙本作‘執一’。按作‘抱一’于义爲長。十章有‘抱一’語。十九章‘見素抱朴’,‘抱朴’亦即‘抱一’,‘朴...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之力”二字,帛书本无,盖后人涉上句“是謂不争之德”而妄加。《老子》书中,“德”與“力”是不相对言的。又,“是謂配天”,正与前文“是謂用人”相对言,故不当删去“配天”前“是...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人莫”前有一“而”字;帛书乙本前句“人”作“天下”,后句同此。两本合校(前句从甲本,后句从乙本),得此两句。其他诸本皆无二“也”字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